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methyl-4-oxopentyl)-N'-(tert-butoxycarbonyl)hydrazinecarboxylic acid tert-butyl ester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methyl-4-oxopentyl)-N'-(tert-butoxycarbonyl)hydrazinecarboxylic acid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tert-butyl N-[(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N-(5-oxohexan-2-yl)carbamate
N-(1-methyl-4-oxopentyl)-N'-(tert-butoxycarbonyl)hydrazinecarboxylic acid ter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30N2O5
mdl
——
分子量
330.425
InChiKey
AKYZCTRKBRRFA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84.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5-已烯-2-酮偶氮二甲酸二叔丁酯 在 Co(C15H19N2O5)*MeOH 苯硅烷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6%的产率得到N-(1-methyl-4-oxopentyl)-N'-(tert-butoxycarbonyl)hydrazinecarboxylic acid ter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肼和叠氮化物通过金属催化的烯烃氢肼和氢叠氮化反应
    摘要:
    报道了 Co 和 Mn 催化的烯烃加氢肼和加氢叠氮化反应的发现、研究和实施。这些反应等效于 CC 双键与受保护的肼或偶氮酸的直接加氢胺化,但基于不同的概念,其中 H 和 N 原子来自两种不同的试剂,硅烷和氧化性氮源(偶氮二羧酸或磺酰叠氮化物) )。使用偶氮二羧酸二叔丁酯的加氢肼反应具有使用方便、官能团耐受性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包括单、二、三和四取代烯烃。氢叠氮化反应发展的关键是使用磺酰叠氮化物作为氮源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的活化作用。发现该反应对于单、二和三取代烯烃的官能化是有效的,并且只有少数官能团是不能容忍的。获得的烷基叠氮化物是通用中间体,可以在不分离叠氮化物的情况下转化为游离胺或三唑。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烯烃的氢化钴是限速的,然后是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然后进行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然后进行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
    DOI:
    10.1021/ja0623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lkylhydrazides by the Cobalt-Catalyzed Hydrohydrazination Reaction of Olefins and Azodicarboxylates
    作者:Jérôme Waser、Erick M. Carreira
    DOI:10.1021/ja048698u
    日期:2004.5.1
    Treatment of olefins 2 with 1.5 equiv of di-tert-butyl azodicarboxylate (3), 1 equiv of PhSiH3, and 1.5-5 mol % of the simple Co(III) catalyst 1 in ethanol at 23 degrees C affords the Markovnikov hydrazide product for a broad range of olefins in 62-94% yield.
  • Hydrazines and Azides via the Metal-Catalyzed Hydrohydrazination and Hydroazidation of Olefins
    作者:Jérôme Waser、Boris Gaspar、Hisanori Nambu、Erick M. Carreira
    DOI:10.1021/ja062355+
    日期:2006.9.1
    which the H and the N atoms come from two different reagents, a silane and an oxidizing nitrogen source (azodicarboxylate or sulfonyl azide). The hydrohydrazination reaction using di-tert-butyl azodicarboxylat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ase of use, large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broad scope, including mono-, di-,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olefin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droazidation
    报道了 Co 和 Mn 催化的烯烃加氢肼和加氢叠氮化反应的发现、研究和实施。这些反应等效于 CC 双键与受保护的肼或偶氮酸的直接加氢胺化,但基于不同的概念,其中 H 和 N 原子来自两种不同的试剂,硅烷和氧化性氮源(偶氮二羧酸或磺酰叠氮化物) )。使用偶氮二羧酸二叔丁酯的加氢肼反应具有使用方便、官能团耐受性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包括单、二、三和四取代烯烃。氢叠氮化反应发展的关键是使用磺酰叠氮化物作为氮源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的活化作用。发现该反应对于单、二和三取代烯烃的官能化是有效的,并且只有少数官能团是不能容忍的。获得的烷基叠氮化物是通用中间体,可以在不分离叠氮化物的情况下转化为游离胺或三唑。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烯烃的氢化钴是限速的,然后是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然后进行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然后进行胺化反应。不能排除并可能涉及自由基中间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