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5-am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5-amine
英文别名
5-(4-Ethylphenyl)-4H-1,2,4-triazol-3-amine;5-(4-ethylphenyl)-1H-1,2,4-triazol-3-amine
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5-am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2N4
mdl
MFCD05182415
分子量
188.232
InChiKey
BFRGJBVFZUGBJ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67.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5-amine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吡啶 作用下, 以52%的产率得到(5-amino-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1-yl)(3,4,5-trimethoxyphenyl)m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抗微管剂的3-芳基/杂芳基-5-氨基-1-(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1,2,4-三唑。设计,合成,抗增殖活性和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摘要:
    已知许多天然和合成物质会干扰微管蛋白的动态组装,从而阻止微管的形成。在我们寻找有效的和选择性的抗肿瘤剂中,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1,2,4-三唑。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杂环,包括噻吩,呋喃或三个同分异构的吡啶,并且它们在5-氨基-1,2,4-三唑体系的3位上具有带电子释放或吸电子取代基的苯环。 。测试的22种化合物中的大多数对一组实体瘤和白血病细胞系均显示出中度至强效的抗增殖活性,其中4种(5j,5k,5o和5p) 对选定的癌细胞显示出强大的抗增殖活性(IC 50 <1μM)。其中,有几种分子优先抑制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显示Jurkat和RS4; 11细胞的IC 50值比源自实体瘤的三系(HeLa,HT-29和MCF- 7个单元格)。化合物5k强烈抑制微管蛋白组装,IC 50值为0.66μM,是在CA-4的同时实验中获得的一半(IC 50  =
    DOI:
    10.1016/j.bioorg.2018.06.037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乙基苯甲酰氯吡啶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2.7h, 生成 3-(4-ethylphenyl)-1H-1,2,4-triazol-5-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抗微管剂的3-芳基/杂芳基-5-氨基-1-(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1,2,4-三唑。设计,合成,抗增殖活性和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摘要:
    已知许多天然和合成物质会干扰微管蛋白的动态组装,从而阻止微管的形成。在我们寻找有效的和选择性的抗肿瘤剂中,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1,2,4-三唑。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杂环,包括噻吩,呋喃或三个同分异构的吡啶,并且它们在5-氨基-1,2,4-三唑体系的3位上具有带电子释放或吸电子取代基的苯环。 。测试的22种化合物中的大多数对一组实体瘤和白血病细胞系均显示出中度至强效的抗增殖活性,其中4种(5j,5k,5o和5p) 对选定的癌细胞显示出强大的抗增殖活性(IC 50 <1μM)。其中,有几种分子优先抑制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显示Jurkat和RS4; 11细胞的IC 50值比源自实体瘤的三系(HeLa,HT-29和MCF- 7个单元格)。化合物5k强烈抑制微管蛋白组装,IC 50值为0.66μM,是在CA-4的同时实验中获得的一半(IC 50  =
    DOI:
    10.1016/j.bioorg.2018.06.0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