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4-chloro-phenyl)-3,5-dioxo-pyr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2,4,6-trichloro-phenyl)-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4-chloro-phenyl)-3,5-dioxo-pyr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2,4,6-trichloro-phenyl)-amide
英文别名
1,2-bis(4-chlorophenyl)-3,5-dioxo-N-(2,4,6-trichlorophenyl)pyrazolidine-4-carboxamide
1,2-Bis-(4-chloro-phenyl)-3,5-dioxo-pyr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2,4,6-trichloro-phenyl)-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12Cl5N3O3
mdl
——
分子量
543.621
InChiKey
BPIVDUYHWQZZL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7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69.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3,5-Dioxopyrazolidines, Novel Inhibitors of UDP- N - Acetylenolpyruvylglucosamine Reductase (MurB) with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摘要:
    摘要 一系列 3,5-二氧代吡唑烷类化合物被鉴定为 UDP-N-甲基吡咯烷酮的新型抑制剂。 N -乙酰苯酚丙酮酰葡糖胺还原酶 (MurB) 的新型抑制剂。化合物 1 至 3 均为 1,2-双(4-氯苯基)-3,5-二氧代吡唑烷-4-甲酰胺类化合物,可抑制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大肠杆菌 MurA 的 50%抑制浓度(IC 50 范围分别为 4.1 至 6.8 μM、4.3 至 10.3 μM 和 6.8 至 29.4 μM。化合物 4 是一种 C-4 未取代的 1,2-双(3,4-二氯苯基)-3,5-二氧代吡唑烷,对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urB 和 大肠杆菌 MurC(IC 50 s,24.5 至 35 μM)。荧光结合试验表明化合物 3 与大肠杆菌 MurB 和 MurC(IC 50 秒,24.5 至 35 μM)紧密结合。 大肠杆菌 MurB 的紧密结合,解离常数为 260 nM。大肠杆菌 MurB 的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 MurB 的结构表征,并获得了与化合物 4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 2.4 Å。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与 MurB 的活性位点结合,并与活性位点残基和结合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助因子发生了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用一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肽聚糖生物合成研究。 表皮葡萄球菌 发现,在与 3,5-二氧代吡唑烷类化合物培养后,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减少,IC 50 为 0.39 至 11.1 μM。化合物 1 至 3(MICs 为 0.25 至 16 μg/ml)和化合物 4(MICs 为 4 至 8 μg/ml)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 耐万古霉素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
    DOI:
    10.1128/aac.50.2.556-564.20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3,5-Dioxopyrazolidines, Novel Inhibitors of UDP- <i>N</i> - Acetylenolpyruvylglucosamine Reductase (MurB) with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作者:Youjun Yang、Anatoly Severin、Rajiv Chopra、Girija Krishnamurthy、Guy Singh、William Hu、David Keeney、Kristine Svenson、Peter J. Petersen、Pornpen Labthavikul、David M. Shlaes、Beth A. Rasmussen、Amedeo A. Failli、Jay S. Shumsky、Kristina M. K. Kutterer、Adam Gilbert、Tarek S. Mansour
    DOI:10.1128/aac.50.2.556-564.2006
    日期:2006.2
    ABSTRACT

    A series of 3,5-dioxopyrazolidines was identified as novel inhibitors of UDP- N -acetylenolpyruvylglucosamine reductase (MurB). Compounds 1 to 3, which are 1,2-bis(4-chlorophenyl)-3,5-dioxopyrazolidine-4-carboxamides, inhibited Escherichia coli MurB, Staphyloccocus aureus MurB, and E. coli MurA with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IC 50 s) in the range of 4.1 to 6.8 μM, 4.3 to 10.3 μM, and 6.8 to 29.4 μM, respectively. Compound 4, a C-4-unsubstituted 1,2-bis(3,4-dichlorophenyl)-3,5-dioxopyrazolidine, showed moderat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E. coli MurB, S. aureus MurB, and E. coli MurC (IC 50 s, 24.5 to 35 μM). A fluorescence-binding assay indicated tight binding of compound 3 with E. coli MurB, giving a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260 nM.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E. coli MurB was undertaken,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omplex with compound 4 was obtained at 2.4 Å re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dicated the binding of a compound at the active site of MurB and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active-site residues and the boun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cofactor. Peptidoglycan biosynthesis studies using a strain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revealed reduced peptidoglycan biosynthesis upon incubation with 3,5-dioxopyrazolidines, with IC 50 s of 0.39 to 11.1 μ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observed for compounds 1 to 3 (MICs, 0.25 to 16 μg/ml) and 4 (MICs, 4 to 8 μg/ml)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cluding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 , and 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摘要 一系列 3,5-二氧代吡唑烷类化合物被鉴定为 UDP-N-甲基吡咯烷酮的新型抑制剂。 N -乙酰苯酚丙酮酰葡糖胺还原酶 (MurB) 的新型抑制剂。化合物 1 至 3 均为 1,2-双(4-氯苯基)-3,5-二氧代吡唑烷-4-甲酰胺类化合物,可抑制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大肠杆菌 MurA 的 50%抑制浓度(IC 50 范围分别为 4.1 至 6.8 μM、4.3 至 10.3 μM 和 6.8 至 29.4 μM。化合物 4 是一种 C-4 未取代的 1,2-双(3,4-二氯苯基)-3,5-二氧代吡唑烷,对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urB 和 大肠杆菌 MurC(IC 50 s,24.5 至 35 μM)。荧光结合试验表明化合物 3 与大肠杆菌 MurB 和 MurC(IC 50 秒,24.5 至 35 μM)紧密结合。 大肠杆菌 MurB 的紧密结合,解离常数为 260 nM。大肠杆菌 MurB 的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 MurB 的结构表征,并获得了与化合物 4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 2.4 Å。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与 MurB 的活性位点结合,并与活性位点残基和结合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助因子发生了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用一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肽聚糖生物合成研究。 表皮葡萄球菌 发现,在与 3,5-二氧代吡唑烷类化合物培养后,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减少,IC 50 为 0.39 至 11.1 μM。化合物 1 至 3(MICs 为 0.25 至 16 μg/ml)和化合物 4(MICs 为 4 至 8 μg/ml)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 耐万古霉素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