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5-dimethoxy-N-(2,2,2-trifluoroethyl)ani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5-dimethoxy-N-(2,2,2-trifluoroethyl)aniline
英文别名
——
3,5-dimethoxy-N-(2,2,2-trifluoroethyl)ani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2F3NO2
mdl
MFCD11152000
分子量
235.206
InChiKey
ZJMMONKIBORLM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30.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2,2-三氟乙基胺1-溴-3,5-二甲氧基苯copper(l) iodidesodium methylate 、 N-([1,1'-biphenyl]-2-yl)-N′-(2-phenylnaphthalen-1-yl)benzene-1,2-diamin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以70 %的产率得到3,5-dimethoxy-N-(2,2,2-trifluoroeth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DFT 引导配体设计实现室温铜催化芳基溴化胺化
    摘要:
    由于 Cu 的反应活性不同且成本较低,乌尔曼型 C-N 偶联反应是成熟的 Pd 催化方法的重要替代方案。虽然阴离子 Cu 配体的设计,特别是 Ma 的设计,使得各种类型的芳基卤化物和烷基胺的偶联成为可能,但大多数方法所需的条件会限制其在复杂底物上的应用。在此,我们公开了阴离子N 1 , N 2 -二芳基苯-1,2-二胺配体的开发,其促进温和条件下芳基溴化物的铜催化胺化。在 DFT 计算的指导下,这些配体被设计为 (1) 增加 Cu 上的电子密度,从而提高芳基溴化物的氧化加成速率,以及 (2) 通过 π 相互作用稳定活性阴离子Cu I络合物。在优化条件下,结构多样的芳基和杂芳基溴化物和各种烷基胺亲核试剂(包括带有多个官能团的药物)在室温下有效偶联。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支持了 C-N 键形成的机制,该机制遵循类似于充分探索的 Pd 催化变体的催化循环。配体结构的修饰使其包含萘基残基,导致氧化
    DOI:
    10.1021/jacs.3c0050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tri(di)fluoroethylanilines <i>via</i> copper-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 of tri(di)fluoroethylamine with (hetero)aromatic bromides
    作者:Suo Chen、Hui Wang、Wei Jiang、Pei-Xin Rui、Xiang-Guo Hu
    DOI:10.1039/c9ob02271f
    日期:——
    have realized the first Ullmann type coupling reaction of tri(di)fluoroethylamine with (hetero)aromatic bromides, employing 5–20 mol% Cu2O and an oxalamide ligand [N-(2,4,6-trimethoxyphenyl)acetamide]. This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 avoids the use of an expensive catalyst; (ii) does not require anhydrous solvent and strict air extrusion; (iii) uses bench stable and
    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三(二)氟乙胺与(杂)芳族溴化物的Ullmann型偶联反应,采用5–20 mol%Cu 2 O和草酰胺配体[ N-(2,4,6-三甲氧基苯基)乙酰胺]。这种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i)避免使用昂贵的催化剂;(ii)不需要无水溶剂和严格的空气挤出;(iii)使用稳定且廉价的(杂)芳族溴化物;(iv)适合于氟烷基化的杂芳族底物的合成;(v)适合于克级合成。这项工作还显示了在铜催化的偶联反应中烷基胺的“负氟效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