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capro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caproic acid
英文别名
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hexanoic acid
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capro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8F3NO2
mdl
——
分子量
277.287
InChiKey
WSKDKBQMXSPSB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42.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羟基磺酸琥珀酰亚胺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caproic acid 在 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methiod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3-(三氟甲基)-2,5-己二酮使蛋白质发生交联。模型研究表明,意想不到的胺依赖性脱氟取代途径与吡咯形成竞争。
    摘要:
    研究了神经毒性γ-二酮3-甲基-2,5-己二酮(3-MHD)及其类似物3-(三氟甲基)-2,5-己二酮(3-TFMHD)对蛋白质的修饰作用。与3-MHD形成基于赖氨酸的吡咯并导致自氧化依赖的蛋白质交联不同,3-TFMHD形成自氧化惰性的吡咯。3-TFFMD在交联核糖核酸酶A方面仍然与3-MHD一样有效,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蛋白质赖氨酸与3-TFFMD的缩合可以替代与吡咯形成竞争的过程。使用新戊胺进行的模型研究导致分离出预期的1-(2,2-二甲基丙基)-2,5-二甲基-3-(三氟甲基)吡咯以及新戊胺-3-TFMHD 2:1加合物N,N' -双(2,2-二甲基丙基)-2-氨基-3-乙酰基-5-甲基吡咯(主要)和N,N'-双(2,2-二甲基丙基)-3-(1-氨基亚乙基)-5-甲基-4-吡咯啉-2-酮(次要)。提议通过席夫碱形成,烯胺氟化物消除,第二胺缩合和水解进行这些2:1加合物的形成,据认
    DOI:
    10.1021/jo011101y
  • 作为产物:
    描述:
    3-(trifluoromethyl)-2,5-hexanedione6-氨基己酸 在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6%的产率得到6-(2,5-dimethyl-3-(trifluoromethyl)pyrrol-1-yl)capr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3-(三氟甲基)-2,5-己二酮使蛋白质发生交联。模型研究表明,意想不到的胺依赖性脱氟取代途径与吡咯形成竞争。
    摘要:
    研究了神经毒性γ-二酮3-甲基-2,5-己二酮(3-MHD)及其类似物3-(三氟甲基)-2,5-己二酮(3-TFMHD)对蛋白质的修饰作用。与3-MHD形成基于赖氨酸的吡咯并导致自氧化依赖的蛋白质交联不同,3-TFMHD形成自氧化惰性的吡咯。3-TFFMD在交联核糖核酸酶A方面仍然与3-MHD一样有效,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蛋白质赖氨酸与3-TFFMD的缩合可以替代与吡咯形成竞争的过程。使用新戊胺进行的模型研究导致分离出预期的1-(2,2-二甲基丙基)-2,5-二甲基-3-(三氟甲基)吡咯以及新戊胺-3-TFMHD 2:1加合物N,N' -双(2,2-二甲基丙基)-2-氨基-3-乙酰基-5-甲基吡咯(主要)和N,N'-双(2,2-二甲基丙基)-3-(1-氨基亚乙基)-5-甲基-4-吡咯啉-2-酮(次要)。提议通过席夫碱形成,烯胺氟化物消除,第二胺缩合和水解进行这些2:1加合物的形成,据认
    DOI:
    10.1021/jo011101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oss-Linking of Proteins by 3-(Trifluoromethyl)-2,5-hexanedione. Model Studies Implicate an Unexpected Amine-Dependent Defluorinative Substitution Pathway Competing with Pyrrole Formation
    作者:Guozhang Xu、Lawrence M. Sayre
    DOI:10.1021/jo011101y
    日期:2002.5.1
    Protein modification by the neurotoxic gamma-diketone 3-methyl-2,5-hexanedione (3-MHD) and its analogue 3-(trifluoromethyl)-2,5-hexanedione (3-TFMHD) was examined. Unlike 3-MHD, which forms lysine-based pyrroles that lead to autoxidation-dependent protein cross-linking, 3-TFMHD forms an autoxidatively inert pyrrole. The surprising finding that 3-TFMHD was nonetheless as effective as 3-MHD in cross-linking
    研究了神经毒性γ-二酮3-甲基-2,5-己二酮(3-MHD)及其类似物3-(三氟甲基)-2,5-己二酮(3-TFMHD)对蛋白质的修饰作用。与3-MHD形成基于赖氨酸的吡咯并导致自氧化依赖的蛋白质交联不同,3-TFMHD形成自氧化惰性的吡咯。3-TFFMD在交联核糖核酸酶A方面仍然与3-MHD一样有效,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蛋白质赖氨酸与3-TFFMD的缩合可以替代与吡咯形成竞争的过程。使用新戊胺进行的模型研究导致分离出预期的1-(2,2-二甲基丙基)-2,5-二甲基-3-(三氟甲基)吡咯以及新戊胺-3-TFMHD 2:1加合物N,N' -双(2,2-二甲基丙基)-2-氨基-3-乙酰基-5-甲基吡咯(主要)和N,N'-双(2,2-二甲基丙基)-3-(1-氨基亚乙基)-5-甲基-4-吡咯啉-2-酮(次要)。提议通过席夫碱形成,烯胺氟化物消除,第二胺缩合和水解进行这些2:1加合物的形成,据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