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2-oxazaborol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2-oxazaborolidine
英文别名
——
1,3,2-oxazaborol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H6BNO
mdl
——
分子量
70.8867
InChiKey
FVQDOKQWEOZEB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3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1.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I.酸性橙108dimethyl sulfide bor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生成 1,3,2-oxazabor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Is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Enantioselectivity of a Chiral Catalyst from Its Racemic Mixture?
    摘要:
    The evaluation of a racemic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ase of oxazaborolidine (OAB)-catalyzed borane reduction of 1,5-diphenyl-1,5-pentanedione, giving the corresponding diol. On the basis of the dia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diols,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enantioselectivity (ee) of the first step, which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ee in the reaction of the structurally similar phenyl n-pentyl ketone with enantiopure OAB catalyst. The measure of diastereoselectivity could be a tool for screening racemic catalysts without the need for resolving the individual enantiomers, if in the second step of the process there is no substrate control and no catalyst scrambling.
    DOI:
    10.1021/ja0300315
  • 作为试剂:
    描述:
    苯乙腈copper(ll) sulfate pentahydratepotassium tert-butylate1,3,2-oxazaborolidin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8%的产率得到N,N-双(2-苯基乙基)胺盐酸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氢转移选择性还原腈类制备仲胺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转移选择性还原腈类制备仲胺的方法。本发明在温和的条件下,以腈类化合物(包括芳香腈类衍生物,链状和环状脂肪腈类衍生物等)为原料,以噁唑硼烷为氢转移试剂,以廉价的铜、铁金属盐为催化剂,碱作为添加剂,催化腈类化合物进行氢转移反应,从而制备出对应的仲胺产物。其中,噁唑硼烷是由氨基醇与硼烷的四氢呋喃络合物反应得到的。本发明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温和,只需廉价铜盐作为催化剂,碱作为添加剂,腈类与氢转移试剂即可实现还原反应,且还原产物仅为仲胺,选择性好,产率高,氢转移试剂,添加剂和催化剂均廉价易得,绿色环保,操作安全,重现性强,为以后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效方案。
    公开号:
    CN109627173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青蒿素H 肼,(5,5-二甲基-1,3,2-二噁磷己环-2-基)三甲基- 联硼酸新戊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酯含氢聚硅氧烷 甲基1,3,4-恶二嗪烷-4-羧酸酯 甲基(三氟甲基)-1,3-二环氧丙烷 氧杂吖丙因 氧杂卓 四乙基环四硅氧烷 双联(2-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双联(2,4-二甲基-2,4-戊二醇)硼酸酯 全氟-15-冠-5 二甲基二环氧乙烷 二环氧乙烷 [1,2]氧氮杂环辛烷-2-羧酸叔丁酯 N,N'',N“,N”''-(四氟二硼酸酯)双[μ-(2,3-丁二酮二碘肟)]二水合钴(II) N,N,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胺 7-[(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乙基-2,3,4,5-四氢氧杂卓 6-[(1E)-1-乙氧基-3-甲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6-[(1E)-1-乙氧基-1,3-丁二烯-1-基]-4,4-二甲基-3,4-二氢-2H-吡喃 5-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异丙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5,5-二甲基-1,3,2-二氧杂硒环己烷 2-氧化物 5,5-二(溴甲基)-2-氯-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5,5',6,6'-四氢-4H,4'H-2,2'-联吡喃 4-甲基-3,6-二氢-2H-1,2-恶嗪-2-甲酰氯 4-甲基-1-氧杂螺[5.5]十一碳烯 4-氧杂二环[3.2.1]辛-2-烯 4,5,6,7-四氢氧杂环壬四烯 4,4,5-三甲基-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甲基-N,N-二丙-2-基-1,3,2-氧氮杂磷脂-2-胺 3-甲基-2-(2,2,2-三氟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叔丁基-2-乙氧基-1,3,2-恶唑磷烷 3-(甲氧基氨基)-2-异恶唑啉 3,9-二氯-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 3,4-二氢吡喃甲胺 3,4-二氢-4-甲基-2H-吡喃 3,4-二氢-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H-吡喃-2,2-二基二甲醇 3,4-二氢-2H-吡喃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醛 3,4-二氢-2,5-二甲基-2H-吡喃-2-甲醇 3,4-二氢-2,5-二丙基-2H-吡喃-2-甲醇 2H-吡喃,3,4-二氢-2-甲基- 2-羟甲基-3,4-二氢吡喃 2-甲基-5,6-二氢-4H-吡喃 2-甲基-3,4-二氢吡喃-2-甲醛 2-氯-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 2-氯-3-甲基-[1,3,2]氧氮杂-磷杂环戊烷 2-氧杂双环(3.2.1)辛-3,6-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