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4-(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propano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4-(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propanoate
英文别名
Ethyl 3-[4-(trifluoromethyl)anilino]propanoate
ethyl 3-((4-(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propano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4F3NO2
mdl
MFCD11551804
分子量
261.244
InChiKey
VEQYGEVICNWOJ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6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3-((4-(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propanoate氯化铵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ethyl 3-(3-amino-4-(methylamino)-N-(4-(trifluoromethyl)phenyl)benzamido)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Design,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of dabigatran analogs as potential thrombin inhibitors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的达比加群类似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FT-ICR-MS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凝血酶抑制活性评估。结果显示,化合物12a对凝血酶的IC50值最高(IC50 = 5.41 nM)。此外,进行了分子对接模拟以阐明化合物在凝血酶蛋白活性位点的构象及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表明,化合物12a至12e的IC50值与其对接得分之间存在适当的关系。我们认为,凝血酶中的Asp189、Gly219与化合物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似乎在凝血酶抑制中起主要作用。
    DOI:
    10.1007/s13738-015-0743-4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三氟甲基苯胺丙烯酸乙酯三氟甲磺酸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38%的产率得到ethyl 3-((4-(trifluoromethyl)phenyl)amino)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新型氟化凝血酶抑制剂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血栓评价
    摘要:
    计算机辅助模拟被用于设计和合成九种新型氟化凝血酶抑制剂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已通过光谱分析(1H NMR、13C NMR 和 FT-ICR-MS)确认。通过显色测定评估它们对凝血酶的抑制活性。所有衍生物在体外均表现出凝血酶抑制活性。与参考药物阿加曲班相比,其中五种化合物对凝血酶的作用更强。化合物 3-(2-(((4-carbamimidoylphenyl)amino)methyl)-1-ethyl-N-(2-fluoro-phenyl)-1H-benzo[d]imidazole-5-carboxamido)propanoic acid (IC50 = 3.52 ± 0.32 nmol/L) 是比阿加曲班更有效的血栓形成抑制剂 (IC50 = 9.46 ± 0.92 nmol/L)。
    DOI:
    10.1002/ardp.2014004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含取代基苯氨基丙酸乙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0793587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取代基苯丙酸乙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取代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酸乙酯为原料,在不加入反应溶剂的条件下,经三氟乙酸复合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含取代基苯丙酸乙酯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所使用的各种原料简单易得,均为工业化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其次,该合成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产物收率高、选择性高;并且本发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工艺简单、污染少的优点,对该产品的工业化尤为重要。不仅如此,该发明的适用性较好,对底物取代苯胺类具有非常好的反应活性。
  • Dual Metalation in a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Photocatalytic C–N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Ayan Jati、Kaushik Dey、Maryam Nurhuda、Matthew A. Addicoat、Rahul Banerjee、Biplab Maji
    DOI:10.1021/jacs.2c01814
    日期:2022.5.4
    variety of C–N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Ir(ppy)2(CH3CN)2]PF6 [ppy = 2-phenylpyridine], containing two labile CH3CN groups, and NiCl2 are used as iridium and nickel-metal precursors, respectively, for postsynthetic decoration of the TpBpy COF. Mov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we focus on the COF-backbone host for visible-light-mediated nickel-catalyzed C–N coupling reactions. The controlled metalation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多相催化中很有前途的主体。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单个二维-COF TpBpy 中的双属化策略,用于执行各种 C-N 交叉偶联反应。[Ir(ppy) 2 (CH 3 CN) 2 ]PF 6 [ppy = 2-苯基吡啶],含有两个不稳定的 CH 3 CN 基团和 NiCl 2分别用作属前体,用于 TpBpy COF 的合成后装饰。从传统方法出发,我们专注于可见光介导的催化 C-N 偶联反应的 COF 主链主体。相对于先前报道的偶联策略,在两个催化中心不失活的情况下受控属化和可回收性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进行了各种光致发光、电化学、动力学和 Hammett 相关性研究,以了解催化剂的显着特征和反应机理。此外,理论计算描绘了电子从 Ir 中心转移到 TpBpy COF 受限孔内的 Ni 中心的可行性。COF 骨架内的双属锚定防止了黑的形成。所开发的协议能够将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