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butylphenyl)thiosemicarbaz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butylphenyl)thiosemicarbazide
英文别名
3-Amino-1-(4-butylphenyl)thiourea;1-amino-3-(4-butylphenyl)thiourea
4-(4-butylphenyl)thiosemicarbaz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1H17N3S
mdl
MFCD03655892
分子量
223.342
InChiKey
LSTINUWHSDZHI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3
  • 拓扑面积:
    82.2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butylphenyl)thiosemicarbazidecopper(ll) brom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5h, 生成 4-(4-butylphenyl)-5-(4-butoxyphenyl)-2,4-dihydro-3H-1,2,4-triazole-3-th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氧化杂环合成1,2,4-三唑:在C–S键上形成选择性的C–N键
    摘要:
    通过在由Cu(II)催化的芳基亚芳基硫代半氨基叠氮化物构建4,5-二取代的1,2,4-三唑-3-硫酮的过程中,通过正式的CH官能团化处理,证明了CN比C–S键形成能力更高的倾向。 )。然而,由邻二取代底物赋予的空间因素倾向于改变反应路径,从而给出以硫代二唑为主要产物或排他性产物。在延长反应时间后,原位生成的硫酮通过脱硫过程转化为4,5-二取代的1,2,4-三唑。两类杂环,即。可以通过简单地调节反应时间,由亚芳基芳基硫代半氨基叠氮化物合成4,5-二取代的1,2,4-三唑-3-硫酮和4,5-二取代的1,2,4-三唑。1,2,4-三唑-3-硫酮的脱硫是通过亲电子铜协助的,从而提供1,2,4-三唑并伴有CuS和多核硫阴离子的形成,这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法测量得到证实。按照这种策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锅法合成的抗菌化合物。
    DOI:
    10.1021/acs.joc.5b0095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取代氨基硫脲:开发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抑制剂的有效支架
    摘要:
    由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引起的超级细菌感染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威胁。由于 NDM-1 在病原菌之间穿梭,因此抑制 NDM-1 已被证明具有挑战性。构建了一种有效的支架,二芳基取代的缩氨基硫脲,并用金属-β-内酰胺酶 (MβLs) 进行了测定。获得的 26 个分子特异性抑制 NDM-1,IC 50 0.038–34.7 µM 范围(1e、2e和3d除外),1c是最有效的抑制剂(IC 50 = 0.038 µM)。合成缩氨基硫脲的构效关系表明,二芳基取代物,特别是 2-吡啶和 2-羟基苯提高了抑制剂的抑制活性。缩氨基硫脲对大肠杆菌-NDM-1表现出协同抗分枝杆菌作用,导致美罗培南的 MIC 降低 2-512 倍,而1c恢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株的 16-256-、16- 和 2 倍的活性ECs、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含有 NDM-1。此外,小鼠实验表明,1c与美罗培南具
    DOI:
    10.1016/j.bioorg.2020.1045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iosemicarbazone Dynamic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Equilibrator-Induced Dynamic State, Formation of Complex Libraries, and a Supramolecular On/Off Switch
    作者:Dennis Larsen、Anne Jeppesen、Claudia Kleinlein、Michael Pittelkow
    DOI:10.1021/acs.joc.7b01161
    日期:2017.8.18
    equilibrator approach adds a supramolecular level of control over the dynamic system and allows the dynamic exchange to be turned off by addition of 18-crown-6, which binds the equilibrator in a nonnucleophilic complex. The dynamic exchange can be restarted by addition of potassium ions that competitively bind 18-crown-6, thus liberating the equilibrator. The highly complex thiosemicarbazone-based macrocyclic
    在热力学控制下达到平衡并可以在需要时进行动力学捕获的动态组合库,对于创建可以模拟动态生物系统(例如生命的生化系统)的复杂系统至关重要。迫切需要的功能是能够关闭系统的动态交换,以便研究远离热力学平衡的瞬态,然后再次打开动态交换。我们在这里描述了半碳carb交换形成动态组合文库的首次使用。发现该文库需要亲核催化剂或平衡剂,以达到热力学平衡。这种平衡器方法增加了对动态系统的超分子控制平,并允许通过添加18冠6来关闭动态交换,它结合非亲核复合物中的平衡剂。通过添加竞争性结合18-crown-6的钾离子,可以重新开始动态交换,从而释放了平衡剂。高度复杂的基于酮的大环文库同时包含[2] catenanes和序列异构体,可通过HPLC-MS / MS对其进行区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