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hexadecyl-N-methylacet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hexadecyl-N-meth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
N-hexadecyl-N-methylacet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9H39NO
mdl
——
分子量
297.525
InChiKey
KYOSUNUMWZOXO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5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乙酸酐叔丁基过氧化氢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50%的产率得到N-hexadecyl-N-meth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温和条件下沸石Y上负载的可回收铜纳米粒子催化酰胺键的形成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负载型铜纳米粒子的催化剂,并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存在下,由叔胺和酸酐形成酰胺键的情况进行了测试。发现在Y型沸石(CuNPs / ZY)上,铜纳米颗粒是在空气中无配体和无碱条件下在乙腈中作为溶剂合成酰胺的最有效催化剂。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和短的反应时间获得产物。CuNPs / ZY系统还显示出比某些市售铜和铁源更高的催化活性,可在十个反应循环中重复使用,而无需任何进一步的预处理。该方法已成功扩展至克级,且无损产量。
    DOI:
    10.1002/cctc.2018018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1,3-BENZOXAZOL-2(3H)-ONES AND THEIR USE AS MEDICAMENTS AND COSMETICS
    申请人:DR. AUGUST WOLFF GMBH & CO. KG ARZNEIMITTEL
    公开号:US20150111935A1
    公开(公告)日:2015-04-2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class of 1,3-benzoxazol-2(3H)-ones and their use as a medicament, preferably as a dermatologic agent, and as a cosmetic. These novel compound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reating and/or preventing inflammation, irritation, itching, pruritus, pain, oedema and/or pro-allergic or allergic conditions in a patient. Usually they are topically applied to the skin or mucosa in the form of a pharmaceutical or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a pharmaceutically and/or cosme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1,3-苯并噁唑-2(3H)-酮类化合物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尤其是作为皮肤科药剂和化妆品的用途。这些新型化合物在治疗和/或预防患者的炎症、刺激、瘙痒、瘙痒、疼痛、肿和/或过敏症状方面特别有用。通常它们以药用或化妆品组合物的形式局部应用于皮肤或黏膜,包括该化合物和一种药学和/或化妆学可接受的载体。
  • US9199948B2
    申请人:——
    公开号:US9199948B2
    公开(公告)日:2015-12-0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