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五羰基溴化锰(I) | 14516-54-2

中文名称
五羰基溴化锰(I)
中文别名
五羰基溴镁(I);五羰基溴化锰
英文名称
bromopentacarbonylmanganese(I)
英文别名
Mn(CO)5Br;manganese pentacarbonyl bromide;MnBr(CO)5;pentacarbonylmanganese bromide;manganese(I) pentacarbonyl bromide;pentacarbonylbromomanganese(I);bromopentacarbonylmanganese;pentacarbonylbromomanganese;Bromopentacarbonylmanganese
五羰基溴化锰(I)化学式
CAS
14516-54-2
化学式
C5BrMnO5
mdl
——
分子量
274.894
InChiKey
OESORJHGSXJTKX-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易溶于有机溶剂。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02 mg/m3; TWA 0.1 mg/m3OSHA: Ceiling 5 mg/m3NIOSH: IDLH 500 mg/m3; TWA 1 mg/m3; STEL 3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应避免接触水分、潮湿氧化物及卤素。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36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466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0,P271,P280,P302+P352,P304+P340,P312,P330,P363,P403,P501
  • 危险性描述:
    H301,H311,H331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避光保存,并置于通风干燥处。

SDS

SDS:10a6afd59425c285483ef0a24f33f72c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五羰基溴化锰(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4)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2 皮肤接触有害。
H332 吸入有害。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防护服。
措施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5BrMnO5
分子式
: 274.89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romopentacarbonylmanganese(I)
-
CAS 号 14516-54-2
EC-编号 238-522-8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男性接触锰的粉尘表现出生殖力下降。慢性锰中毒首先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症状包括衰弱、嗜睡和腿无
力。更多的例子中会出现脸部感觉麻木有面具感,情绪失控例如无法控制的大笑和行走中痉挛易跌倒。在一些
常接触锰化合物粉尘的工人中偶尔发现肺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溴化氢气, 锰/氧化锰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 - 8 °C
空气、热、和潮气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Bromopentacarbonyl 14516-54-2 PC- 0.1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manganese(I)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橙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对空气敏感。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被吸收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男性接触锰的粉尘表现出生殖力下降。慢性锰中毒首先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症状包括衰弱、嗜睡和腿无
力。更多的例子中会出现脸部感觉麻木有面具感,情绪失控例如无法控制的大笑和行走中痉挛易跌倒。在一些
常接触锰化合物粉尘的工人中偶尔发现肺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五羰基溴化锰可用作医药和化工合成的中间体。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五羰基溴化锰(I)正丁基锂 、 potass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半合成[Mn]-氢化酶中金属-配体协同催化的多样化
    摘要:
    描述了使用一系列 Mn 复合物重建 [Mn]-氢化酶。这些配合物被设计为具有可参与金属-配体协同催化的内部碱基或前体碱基,或者没有内部碱基或前体碱基。只有具有内部碱基或前碱基的 Mn 配合物才具有 H 2活化活性;只有掺入此类复合物的[Mn]-氢化酶对氢化酶反应具有活性。这些结果证实了金属-配体合作对于单独的Mn配合物和[Mn]-氢化酶激活H 2的重要作用。由于内部碱基或前碱基的性质和位置,两种活性[Mn]-氢化酶中的金属-配体合作模式不同于天然[Fe]-氢化酶。一种[Mn]-氢化酶具有半合成[Mn]-和[Fe]-氢化酶中最高的比活性。这项工作展示了使用与天然活性位点截然不同的合成复合物重建活性人工氢化酶。
    DOI:
    10.1002/anie.202100443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CO 作用下, 以 further solvent(s) 为溶剂, 生成 五羰基溴化锰(I)
    参考文献:
    名称:
    Atwood, Jerry L.; Bernal, Ivan; Calderazzo, Fausto, Inorganic Chemistry, 1983, vol. 22, # 12, p. 1797 - 1804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对甲基苯甲醛 、 2-(2-(1H-pyrazol-1-yl)phenyl)but-3-en-2-ol 在 五羰基溴化锰(I)Dimethylzincmagnesium oxide 、 zinc dibromide 作用下, 以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以70 %的产率得到(E)-5-(2-(1H-pyrazol-1-yl)phenyl)-1-(p-tolyl)pent-1-e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Mn(I)催化叔醇醛醇醛反应的碳骨架重排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一种Mn催化的配体引导的烯丙叔醇与芳醛的Csp 3 -Csp 2偶联。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基于碳骨架重排的羟醛反应获得1,5-二芳基戊-1-en-3-酮的有效方法。
    DOI:
    10.1021/acs.joc.4c008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C−C and C=C Bonds by Manganese Catalyzed Coupling of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作者:Xin Liu、Thomas Werner
    DOI:10.1002/adsc.202001209
    日期:2021.2.16
    manganese catalyzed coupling of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he selectivity in the coupling of primary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o form carbon‐carbon single (C−C) and carbon‐carbon double (C=C) bond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ligands. In the conversion of more challenging secondary alcohols with phosphorus ylides the selectivity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C−C vs. C=C bond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锰与磷酰化物的锰催化偶联。伯醇与磷酰化物偶联形成碳碳单键(CC)和碳碳双键(C = C)的选择性可以通过配体控制。在更具挑战性的仲醇与磷酰化物的转化中,通过反应条件,即碱的量,可以控制形成CC与C = C键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通过21种醇和15种烷基化物的转化得到了彻底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与基于贵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的现有方法相比,本催化体系基于富含稀土的锰催化剂。该反应也可以在顺序的一锅法反应中进行,该反应在锰催化的C-C和C = C键形成后就地生成磷叶立德。机理研究表明,CC键是通过借位氢途径生成的,而C = C键的形成遵循无受体的脱氢偶联途径。
  • Hydrosilylation of carbonyl and carboxyl groups catalysed by Mn(<scp>i</scp>) complexes bearing triazole ligands
    作者:Oriol Martínez-Ferraté、Basujit Chatterjee、Christophe Werlé、Walter Leitner
    DOI:10.1039/c9cy01738k
    日期:——
    Manganese(I) complexes bearing triazole ligands are reported as catalysts for the hydrosilylation of carbonyl and carboxyl compounds. The desired reaction proceeds readily at 80 °C within 3 hours at catalyst loadings as low as 0.25 to 1 mol%. Hence,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of alcohols could be obtained for 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including ketones, esters, and carboxylic acids illustrating the
    据报道,带有三唑配体的锰(I)配合物是羰基和羧基化合物氢化硅烷化的催化剂。所需的反应在催化剂负载低至0.25至1 mol%的情况下,可在80℃下于3小时内轻松进行。因此,对于包括酮,酯和羧酸在内的多种底物,可以获得良好至优异的醇收率,说明了金属/配体组合的多功能性。
  • Manganese(I)-Catalyzed Transfer Hydrogenation and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ndensation: Promotional Influence of the Uncoordinated N-Heterocycle
    作者:Chong Zhang、Bowen Hu、Dafa Chen、Haiping Xia
    DOI:10.1021/acs.organomet.9b00475
    日期:2019.8.26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The reactions proceeded well with 0.5 mol % of catalyst loading and 20 mol % of t-BuOK at 85 °C for 24 h. Furthermore, 3 was also us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primary alcohols via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aldehydes and the synthesis of 1,2-di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s and quinolines via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ndensations.
    四种二齿锰(I)配合物[(C 5 H 4 N-C 5 H 3 N-OH)Mn(CO)3 Br](1),[(C 9 H 6 N-C 5 H 3 N-OH)Mn(CO )3 Br](2),[(C 8 H 5 N 2 -C 5 H 3 N-OH)Mn(CO)3 Br](3)和[(C 8 H 5 N 2 -C 5 H 3 N-OCH 3)Mn(CO)3Br](4)被合成。测试了这些配合物作为酮转移氢化的催化剂,其中3种显示出最高的活性。在85℃下,在0.5mol%的催化剂负载量和20mol%的t- BuOK下,反应进行得很好,持续了24小时。此外,3还用作催化剂,用于通过醛的转移氢化合成伯醇,以及通过无受体的脱氢缩合反应合成1,2-二取代的苯并咪唑和喹啉。
  • Cooperative Mn(<scp>i</scp>)-complex catalyzed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ketones and imines
    作者:Kasturi Ganguli、Sujan Shee、Dibyajyoti Panja、Sabuj Kundu
    DOI:10.1039/c8dt05001e
    日期:——
    complex presented higher reactivity in th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TH) of ketones in 2-propanol. Experimentally,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both the benzimidazole and amine N–H proton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Utilizing this system a wide range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were reduced efficiently. Notably, the TH of several imines, as well as chemoselective reduction of
    据报道,带有双功能配体的Mn(I)配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性均包含胺N-H和苯并咪唑片段。在各种配体中,含Mn(I)的N -((1 H-苯并咪唑-2-基)甲基)苯胺配体)配合物在2-丙醇中酮的转移加氢(TH)中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性。实验确定,苯并咪唑和胺NH质子均在增强催化活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醛类和酮类。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催化剂的存在下,实现了几种亚胺的TH以及不饱和酮的化学选择性还原。进行DFT计算以了解合理的反应机理,该机理揭示了转移氢化反应遵循协调的外球机理。
  • Synthesis of five-coordinate manganese(I) carbonyl complex [(CO)3Mn (-S,-Se-C6H3-4-Me)]−: influences of non-innocent ligand to the structure, re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作者:Chien-Hong Chen、Shih-Hsuan Hung、Wan-Ting Du、Chung-Hung Hsieh
    DOI:10.1007/s11164-016-2432-z
    日期:2017.6
    1996). Interestingly, exposure of the coordinated unsaturated complex 2 under CO(g) atmosphere resulted in complex cis-[(CO)4Mn(-S,-Se-C6H3-4-Me)] (3) being formed. After purging the solution of complex 3 with N2, it was reconverted completely back to complex 2; this observ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The cyclic voltammetry scan of complex 2 shows a quasi-reversible redox couple with E 1/2 = −1.94 V
    Br 2 [Mn(CO)5 ] -的氧化添加导致[(CO)4 MnBr]的形成,然后将溴化物配体交换为[S,Se-C 6 H 3 -4-Me] 2 2-以形成络合物(CO)3的Mn(μ - ŋ 4 -SC 6 ħ 3 -4-(CH 3)硒-SEC 6 ħ 3 -4-(CH 3)S)的Mn(CO)3(1) 。新的五坐标复合物[(CO)3 Mn(-S,-Se-C 6 H 3 -4-CH 3)] -(2)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合成:(a)将二硒化物[HS,Se-C 6 H 3 -4-Me] 2氧化加入[Mn(CO)5 ] -中,然后进行去质子化和配体解离生成配合物2 ; (b)通过[BH 4 ] -将络合物1的二硒键还原以产生2。在0°C滴加HBF 4 ·OEt 2会导致形成络合物1。X射线分析显示复杂2与已发表的顺式-[(CO)4 Mn(EPh)2 ] -(E = S和Se; Liaw等人在《化学物理学报》(J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