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enzothiazolyl)-3-methyl-5-phenylpyrazoles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enzothiazolyl)-3-methyl-5-phenylpyrazoles
英文别名
2-(3-methyl-5-phenyl pyrazol-1-yl)benzthiazole;2-(3-methyl-5-phenylpyrazol-1-yl)benzthiazole;2-(3-methyl-5-phenyl-1H-pyrazol-1-yl)-1,3-benzothiazole;2-(3-methyl-5-phenylpyrazol-1-yl)-1,3-benzothiazole
1-(2-benzothiazolyl)-3-methyl-5-phenylpyrazoles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13N3S
mdl
——
分子量
291.376
InChiKey
SLTDZELZNSDNL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5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benzothiazolyl)-3-methyl-5-phenylpyrazoles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7.5%的产率得到2-(4-Bromo-3-methyl-5-phenyl-pyrazol-1-yl)-benzoth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Mahesh, V. K.; Chauhan, V. K.; Prakash, Indra,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83, vol. 60, p. 269 - 27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2-肼基苯并噻唑1-苯基-1,3-丁二酮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0%的产率得到1-(2-benzothiazolyl)-3-methyl-5-phenylpyrazoles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NN螯合剂的新型单核和双核氧钼(V)配合物:合成,DFT计算,与BSA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体外细胞毒性活性。
    摘要:
    中性双齿配体2-(3-甲基-5-苯基吡唑-1-基)苯并噻唑(L)是通过在乙醇中回流等摩尔比例的2-肼基苯并噻唑和苯甲酰丙酮而合成的。配体以N N供体的方式起作用,并形成稳定的单核MoOX 3 L [L =配体,X = Cl(1),Br(2)]和双核Mo 2 O 4 X 2 L 2 [L =配体,X = Cl(3),Br(4)]与钼(V)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EPR研究,磁化率,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全面表征。磁矩测量表明,单核络合物是顺磁性的,而双核络合物本质上是抗磁性的。EPR研究还证实了复合物中存在单核Mo(V)部分。已经进行了相关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以确定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浓度依赖性吸收和荧光滴定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机理。配体和配合物1 - 4筛选了它们针对三种不同的人类癌细胞系,即宫颈
    DOI:
    10.1016/j.jinorgbio.2019.1107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HESH, V. K.;CHAUHAN, V. K.;PRAKASH, I.;PRAKASH, OM, J. INDIAN CHEM. SOC., 1983, 60, N 3, 269-271
    作者:MAHESH, V. K.、CHAUHAN, V. K.、PRAKASH, I.、PRAKASH, OM
    DOI:——
    日期:——
  • Mahesh, V. K.; Chauhan, V. K.; Prakash, Indra,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83, vol. 60, p. 269 - 271
    作者:Mahesh, V. K.、Chauhan, V. K.、Prakash, Indra、Prakash, Om
    DOI:——
    日期:——
  • New mononuclear and binuclear oxomolybdenum(V) complexes containing N N chelator: Syntheses, DFT calculations, interaction with BSA protein and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作者:Malini Roy、Debanjana Biswal、Oiendrilla Sarkar、Nikhil Ranjan Pramanik、Michael G.B. Drew、Pritam Sadhukhan、Mousumi Kundu、Parames C. Sil、Syamal Chakrabarti
    DOI:10.1016/j.jinorgbio.2019.110755
    日期:2019.10
    fashion and forms stable mononuclear, MoOX3L [L = Ligand, X = Cl (1), Br (2)] and binuclear Mo2O4X2L2 [L = Ligand, X = Cl (3), Br (4)] complexes with molybdenum(V). The ligand and complexes are thorough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spectroscopy, EPR stud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hermogravimetr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Magnetic moment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mononuclear complexes
    中性双齿配体2-(3-甲基-5-苯基吡唑-1-基)苯并噻唑(L)是通过在乙醇中回流等摩尔比例的2-肼基苯并噻唑和苯甲酰丙酮而合成的。配体以N N供体的方式起作用,并形成稳定的单核MoOX 3 L [L =配体,X = Cl(1),Br(2)]和双核Mo 2 O 4 X 2 L 2 [L =配体,X = Cl(3),Br(4)]与钼(V)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EPR研究,磁化率,热重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全面表征。磁矩测量表明,单核络合物是顺磁性的,而双核络合物本质上是抗磁性的。EPR研究还证实了复合物中存在单核Mo(V)部分。已经进行了相关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以确定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浓度依赖性吸收和荧光滴定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机理。配体和配合物1 - 4筛选了它们针对三种不同的人类癌细胞系,即宫颈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