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n-butylsulfonyl)-2-phenylacetyl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n-butylsulfonyl)-2-phenylacetylene
英文别名
Benzene, [(butylsulfonyl)ethynyl]-;2-butylsulfonylethynylbenzene
1-(n-butylsulfonyl)-2-phenylacetyl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4O2S
mdl
——
分子量
222.308
InChiKey
ULJJQAFUJFYRT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n-butylsulfonyl)-2-phenylacetylene苄基叠氮 在 di(rhodium)tetracarbonyl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2%的产率得到1-benzyl-4-(butylsulfonyl)-5-phenyl-1H-1,2,3-tr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区域发散的铑(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RhAAC)在温和条件下均可获得全取代的磺酰基1,2,3-三唑
    摘要:
    开发了一种具有区域扩散性的Rh(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RhAAC),用于在高区域选择性下合成完全取代的4-磺酰基-1,2,3-三唑和5-磺酰基-1,2,3-三唑在温和条件下一步收获。非金属硫(II)或硫(VI)可以通过螯合或非螯合机制有效控制RhAAC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从而获得出色的1,4-或1,5-区域选择性。该方法的实用性因其与水和空气的相容性,广泛的底物范围,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克级制备,对碳水化合物的适用性以及串联CuAAC-RhAAC反应而更加突出。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794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区域发散的铑(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RhAAC)在温和条件下均可获得全取代的磺酰基1,2,3-三唑
    摘要:
    开发了一种具有区域扩散性的Rh(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RhAAC),用于在高区域选择性下合成完全取代的4-磺酰基-1,2,3-三唑和5-磺酰基-1,2,3-三唑在温和条件下一步收获。非金属硫(II)或硫(VI)可以通过螯合或非螯合机制有效控制RhAAC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从而获得出色的1,4-或1,5-区域选择性。该方法的实用性因其与水和空气的相容性,广泛的底物范围,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克级制备,对碳水化合物的适用性以及串联CuAAC-RhAAC反应而更加突出。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79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inylcyclopropane [3+2] Cycloaddition with Acetylenic Sulfones Based on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作者:Adriana Luque、Jonathan Groß、Till J. B. Zähringer、Christoph Kerzig、Till Opatz
    DOI:10.1002/chem.202104329
    日期:2022.3.28
    A new visible light-mediated intermolecular [3+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meta photocycloadducts with acetylenic sulfones catalyzed by iridium complex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train energy contained in the photogenerated vinylcyclopropane system enables efficient access to a new complex molecular scaffold under very mild conditions. DFT-calculations and time-resolved optical spectroscopy studies
    开发了一种新的可见光介导的由配合物催化的间位光环加合物与炔属砜的分子间[3+2]环加成反应。光生乙烯基环丙烷系统中包含的应变能使得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地获得新的复杂分子支架。 DFT 计算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证实了三重态能量转移机制。
  • 一种新型4-磺酰基-1,4,5-三取代的1,2,3-三氮唑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090962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4‑磺酰基‑1,4,5‑三取代的1,2,3‑三氮唑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在有机溶剂中,在四羰基二二聚体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磺酰基内炔烃类化合物与叠氮制备4‑磺酰基‑1,4,5‑三取代的1,2,3‑三氮唑。本发明中4‑磺酰基‑1,4,5‑三取代的1,2,3‑三氮唑类产物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不低于70%。该制备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绿色、反应效率高,更适合规模化生产要求,制备得到的4‑磺酰基‑1,4,5‑三取代的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生理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