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4-((2-carbamothio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4-((2-carbamothio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4-[(E)-(2-Carbamothioylhydrazinylidene)methyl]benzoic acid;4-[(E)-(carbamothioylhydrazinylidene)methyl]benzoic acid
(E)-4-((2-carbamothio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9H9N3O2S
mdl
MFCD04068425
分子量
223.255
InChiKey
SZNRQLCFVYZPMI-VZUCSPM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0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溴-4'-氰基苯乙酮(E)-4-((2-carbamothio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94.8%的产率得到(E)-4-((2-(4-(4-cyanophenyl)thiazol-2-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4-甲酰基苯甲酸的噻唑的合成,抗菌活性,与核碱基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背景:介绍了十种新型的4-甲酰基苯甲酸希夫碱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使用1 H和13 C NMR,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此外,还进行了新药与DNA碱基复合物中相互作用能的DFT计算。 目的:设计并合成苯并甲酸噻唑衍生物,以得到具有增强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方法:使用肉汤微稀释法在体外筛选所检查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使用B3LYP泛函和6-311G **基集,在密度泛函理论(DFT)逼近范围内优化了所研究复合物的几何参数。使用FlexX对接模块执行了对接仿真。 结果:在衍生物中,化合物4b对葡萄球菌,MIC 1.95-3.91 µg / ml,微球菌,MIC 0.98 µg / ml和芽孢杆菌,MIC 7.81-15.62 µg / ml表现出非常强的细菌活性。化合物4c,4d,4e和4j还显示出对葡萄球菌MIC 3.91-31.25 µg / ml和微球菌MIC 0.98-15
    DOI:
    10.2174/1573406412666160201121310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醛基苯甲酸氨基硫脲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1.7%的产率得到(E)-4-((2-carbamothioylhydrazono)meth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4-甲酰基苯甲酸的噻唑的合成,抗菌活性,与核碱基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背景:介绍了十种新型的4-甲酰基苯甲酸希夫碱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使用1 H和13 C NMR,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此外,还进行了新药与DNA碱基复合物中相互作用能的DFT计算。 目的:设计并合成苯并甲酸噻唑衍生物,以得到具有增强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方法:使用肉汤微稀释法在体外筛选所检查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使用B3LYP泛函和6-311G **基集,在密度泛函理论(DFT)逼近范围内优化了所研究复合物的几何参数。使用FlexX对接模块执行了对接仿真。 结果:在衍生物中,化合物4b对葡萄球菌,MIC 1.95-3.91 µg / ml,微球菌,MIC 0.98 µg / ml和芽孢杆菌,MIC 7.81-15.62 µg / ml表现出非常强的细菌活性。化合物4c,4d,4e和4j还显示出对葡萄球菌MIC 3.91-31.25 µg / ml和微球菌MIC 0.98-15
    DOI:
    10.2174/15734064126661602011213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ystalline salt forms of SBT-20
    申请人:Stealth BioTherapeutics Corp.
    公开号:US11325943B2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Disclosed are various crystalline salt forms of L-Phe-D-Arg-L-Phe-L-Lys-NH2.
    所公开的是 L-Phe-D-Arg-L-Phe-L-Lys-NH2的各种结晶盐形式。
  • 10.1016/j.molstruc.2024.139319
    作者:Gupta, Sakshi、Prakash, Ajay、Savita, Sandhya、Satya、Hashmi, Kulsum、Mishra, Priya、Veg, Ekhlakh、Khan, Tahmeena、Patel, Devendra Kumar、Joshi, Seema
    DOI:10.1016/j.molstruc.2024.139319
    日期:——
    ligand-metal complexes derived from 4-((2-(phenylcarbamothioyl)hydrazinylidene)methyl)benzoic acid (L) and 4-((2-carbamothioylhydrazineylidene)methyl)benzoic acid (L). The ligands,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Fe(II), Co(II), Cu(II), and Zn(II) salt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UV (Ultra-violet), H and C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DX
    本文报道了由 4-((2-(苯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亚肼基)甲基)苯甲酸 (L) 和 4-((2-氨基甲硫酰基亚肼基)甲基)苯甲酸 (L) 衍生的新型混合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使用元素分析、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超紫)、1H 和 13C NMR(核磁共振)、EDX(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AAS(原子吸收光谱)和摩尔电导率测量。元素分析和电导数据证实以 1:1:1 摩尔 (L:M:L) 比例形成非电解络合物。如红外光谱数据所示,配体以双齿方式与金属离子结合。该配合物表现出八面体几何形状。 B3LYP/6-311++G(d,p) 级别的 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支持了实验结果。对四种抗菌蛋白靶点(主要是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PDB ID:、 和 ))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以了解它们与所选靶点的结合。如使用 MTT 测定进行的细胞毒性测试所示,两种配体均显示无毒。
  • EP1399159A4
    申请人:——
    公开号:EP1399159A4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 4-SUBSTITUTED-1-(ARYLMETHYLIDENE)THIOSEMICARBAZIDE, 4-SUBSTITUTED-1-(ARYLCARBONYL)THIOSEMICARBAZIDE AND ANALOGS AS ACTIVATORS OF CASPASES AND INDUCERS OF APOPTOSIS AND THE USE THEREOF
    申请人:Cytovia, Inc.
    公开号:EP1399159A1
    公开(公告)日:2004-03-24
  • CRYSTALLINE SALT FORMS OF SBT-20
    申请人:Stealth Bio Therapeutics Corp.
    公开号:US20210292361A1
    公开(公告)日:2021-09-23
    Disclosed are various crystalline salt forms of L-Phe-D-Arg-L-Phe-L-Lys-NH 2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