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双环[4.1.0]庚烷-7-甲酰氯 | 84322-60-1

中文名称
双环[4.1.0]庚烷-7-甲酰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cyclo<4.1.0>heptane-7-carbon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bicyclo[4.1.0]heptyl-7-carboxylic acid chloride;exo-7-norcaranecarbonyl chloride;Bicyclo[4.1.0]heptane-7-carbonyl chloride
双环[4.1.0]庚烷-7-甲酰氯化学式
CAS
84322-60-1
化学式
C8H11ClO
mdl
——
分子量
158.628
InChiKey
ZQGUQDFIKNOQ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b8b97eb040267d8f20a113b41a606abe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双环[4.1.0]庚烷-7-甲酰氯 在 sodium azide 、 作用下, 以 甲苯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58%的产率得到1-(bicyclo[4.1.0]hept-7-yl)urea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触发生物共轭反应
    摘要:
    开发概念新颖且实用的生物共轭反应一直是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强烈追求。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物共轭反应,该反应取决于反式环庚烯(TCH)与四嗪的化学触发反电子需求狄尔斯-阿尔德(IEDDA)环加成反应。与利用内置应变烯烃作为反应物的传统应变促进生物共轭反应不同,当前的生物共轭反应具有“触发-释放-共轭”反应模型,其中高度应变的TCH物质从工作台稳定的双环N-中释放出来。外部刺激后产生亚硝基脲(BNU)衍生物。值得注意的是,BNU 衍生物的反应性-稳定性平衡可以通过操纵其 N-1 取代基来调节。作为概念验证案例,这种新的化学触发 IEDDA 反应已应用于体外蛋白质标记和预靶向细胞成像。这项工作开辟了利用 BNU 衍生物作为生物共轭化学中新型化学报告分子的新途径。
    DOI:
    10.1039/d1ob01177d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化学触发生物共轭反应
    摘要:
    开发概念新颖且实用的生物共轭反应一直是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强烈追求。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物共轭反应,该反应取决于反式环庚烯(TCH)与四嗪的化学触发反电子需求狄尔斯-阿尔德(IEDDA)环加成反应。与利用内置应变烯烃作为反应物的传统应变促进生物共轭反应不同,当前的生物共轭反应具有“触发-释放-共轭”反应模型,其中高度应变的TCH物质从工作台稳定的双环N-中释放出来。外部刺激后产生亚硝基脲(BNU)衍生物。值得注意的是,BNU 衍生物的反应性-稳定性平衡可以通过操纵其 N-1 取代基来调节。作为概念验证案例,这种新的化学触发 IEDDA 反应已应用于体外蛋白质标记和预靶向细胞成像。这项工作开辟了利用 BNU 衍生物作为生物共轭化学中新型化学报告分子的新途径。
    DOI:
    10.1039/d1ob01177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用于生物正交反应的双环[4.1.0]庚烷亚硝基 脲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清华大学
    公开号:CN11113833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正交反应的双环[4.1.0]庚烷亚硝基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结构式如式Ⅰ所示,R表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5的芳基或H;X表示O或N;n为1~10之间的自然数。本发明首次提供了pH引发的反式环庚烯与四嗪的IEDDA反应,并可作为生物正交反应。本发明通过引入双环亚硝基生物双环[4.1.0]庚烷亚硝基生物作为储存和释放反式环庚烯的前体,即利用了反式环庚烯的高活性,又尽量避免了其不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pH引发的生物正交反应能够应用于体外蛋白标记、活细胞成像和组织的预标记成像,同时也能应用于活体动物肿瘤预标记成像。
  • Synthesis of cyclopropyl-iron σ complexes by decarbonylation of acyl complexes
    作者:Frank J. Manganiello、Larry W. Christensen、W.M. Jones
    DOI:10.1016/s0022-328x(00)96086-8
    日期:1982.9
    Contrary to earlier reports [1,2] cyclopropyliron σ complexes can be conveniently prepared in fair to excellent yields by photodecarbony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cyl complexes.
    与较早的报道相反,[1,2]环丙基σ配合物可以通过相应的酰基配合物的光脱羰基化方便地以公平至极好的收率制备。
  • Rearrangements of 1-cyclohexenylmethylenes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phenylcarbene rearrangement
    作者:Paula C. Miller、Peter P. Gaspar
    DOI:10.1021/jo00017a021
    日期:1991.8
    Gas-phase pyrolysis of 1-cyclohexenyldiazomethane (17) and (2-methyl-1-cyclohexenyl)diazomethane (36)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cyclohexenylmethylenes, 13 and 27, respectively, whose intramolecular rearrangement mechanisms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stable end products. These substituted vinylmethylenes undergo intramolecular pi-addition, but apparently do not participate in an all-carbon Wolff rearrangement. The relevance of these results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phenylcarbene rearrangement is discus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 pi-route with a bicycloheptatriene-like transition state may operate. An attempt to generate 1,3-cyclohexadienylmethylene is described.
  • MANGANIELLO, F. J.;CHRISTENSEN, L. W.;JONES, W. M., J. ORGANOMET. CHEM., 1982, 235, N 3, 327-334
    作者:MANGANIELLO, F. J.、CHRISTENSEN, L. W.、JONES, W. M.
    DOI:——
    日期:——
  • US3932650A
    申请人:——
    公开号:US3932650A
    公开(公告)日:1976-01-1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