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thio)pyr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thio)pyridine
英文别名
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sulfanylpyridine;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sulfanylpyridine
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thio)pyr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7F4NS
mdl
——
分子量
309.287
InChiKey
ZGOVQPFXKKDKQ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8.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氟吡啶2-萘硫醇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9%的产率得到2,3,5,6-tetrafluoro-4-(naphthalen-2-ylthi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全氟吡啶是双(吡唑-1-基)吡啶铜配合物的高效可调支架
    摘要: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五种新的2,6-双(吡唑-1-基)吡啶配体的合成,该配体是通过利用五氟吡啶作为吡啶核的独特策略进行的。每种配体的形成均在温和条件下利用碳酸盐碱完成。每个配体容易与三氟甲磺酸铜(II)反应,以高收率形成相应的盐。配体和络合物的特征是多核NMR,FTIR,UV / Vis和单晶X射线衍射相结合。还获得了三氟甲磺酸铜(II)配合物,证明了该多吡唑配体系统的其他配位模式。尽管氟具有吸电子特性,但新配合物的配位参数与以前的吡唑基配合物相当。
    DOI:
    10.1002/ejic.20200015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fluoropyridine as an Efficient, Tunable Scaffold for Bis(pyrazol‐1‐yl)pyridine Copper Complexes
    作者:Andrew J. Peloquin、Matthew B. Houck、Colin D. McMillen、Scott T. Iacono、William T. Pennington
    DOI:10.1002/ejic.202000150
    日期:2020.5.14
    This report details the syntheses of five new 2,6‐bis(pyrazol‐1‐yl)pyridine ligands carried out by a unique strategy of utilizing pentafluoropyridine for the pyridine core. Formation of each ligand is accomplish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utilizing carbonate bases. Each ligand reacts readily with copper(II) triflate to form the corresponding salt in high yield. Ligands and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五种新的2,6-双(吡唑-1-基)吡啶配体的合成,该配体是通过利用五氟吡啶作为吡啶核的独特策略进行的。每种配体的形成均在温和条件下利用碳酸盐碱完成。每个配体容易与三氟甲磺酸铜(II)反应,以高收率形成相应的盐。配体和络合物的特征是多核NMR,FTIR,UV / Vis和单晶X射线衍射相结合。还获得了三氟甲磺酸铜(II)配合物,证明了该多吡唑配体系统的其他配位模式。尽管氟具有吸电子特性,但新配合物的配位参数与以前的吡唑基配合物相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