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4-methoxybenzyl)cyclohexylam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4-methoxybenzyl)cyclohexylamine
英文别名
N-benzyl-N-[(4-methoxyphenyl)methyl]cyclohexanamine
benzyl(4-methoxybenzyl)cyclohexylam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1H27NO
mdl
——
分子量
309.451
InChiKey
YXEUPQFMQFEPR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1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4-methoxybenzyl)cyclohexylamine氧气 、 tetraphenylporphyrin 作用下, 以 氯仿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5.0%的产率得到4-甲氧基苯甲醛
    参考文献:
    名称:
    单重态氧促进了二苄基硫醚和叔二苄基胺中的碳-杂原子键裂解。结构效应和复合物的作用
    摘要:
    已经研究了由单线态氧在MeCN中促进的取代的二苄基硫醚和取代的二苄基环己胺的C-杂原子裂解反应。在这两个系统中,裂解反应(导致苯甲醛和取代的苯甲醛)都受到ρ值为+0.47(硫化物)和+0.27(胺)的吸电子取代基的支持。用二苄基硫醚,也可得到砜,而当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时,亚砜的形成可忽略不计。通过在有和没有Ph 2的条件下对二苄基硫的氧化进行仔细的产物研究因此,已确定,砜和裂解产物(苯甲醛)的产生途径与普遍接受的机制(方案1)所要求的途径不同(涉及过亚砜和氢过氧s叶立德),而该途径由单线态氧。在此基础上并鉴于上述相似的结构效应,建议二苄基硫醚和二苄基胺通过非常相似的机理形成苯甲醛。与单线态氧的反应导致激基复合物,该激基复合物可经历内部复合物氢原子转移以产生自由基对。对于硫化物,自由基对的崩溃会导致α-氢过氧硫化物的生成,然后如方案3中所述通过分子内途径生成苯甲醛。自由基对经过电子转移反应
    DOI:
    10.1021/jo701641b
  • 作为产物:
    描述:
    N-苄基羟胺盐酸盐4-二甲氨基吡啶三甲基氯硅烷碳酸氢钠 、 magnesium sulfate 、 三乙胺 、 nickel dibromide 、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8.0h, 生成 benzyl(4-methoxybenzyl)cyclohex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催化烷基亲电子试剂的胺化
    摘要:
    双分子亲核取代S N 2 是烷基亲电试剂胺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其实际应用很大程度上限于初级或活化基质。此外,持续的挑战在于使用钯和镍催化剂在交叉偶联化学中从烷基底物建立C(sp 3 )–N键。因此,从烷基亲电子试剂构建C(sp 3 )–N键的方法仍然很少。现有的路线仅限于铜催化和光氧化还原催化。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替代的胺化策略,用于从可接近的烷基亲电子试剂中快速构建 C(sp 3 )–N 键,该策略在镍催化下通过 Ni (III) 物种高效还原消除用作自由基前体。
    DOI:
    10.1021/acs.orglett.3c02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nglet Oxygen Promoted Carbon−Heteroatom Bond Cleavage in Dibenzyl Sulfides and Tertiary Dibenzylamines. Structural Effects and the Role of Exciplexes
    作者:Enrico Baciocchi、Tiziana Del Giacco、Osvaldo Lanzalunga、Andrea Lapi
    DOI:10.1021/jo701641b
    日期:2007.12.1
    obtained whereas sulfoxide formation became negligible when th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e. Through a careful product study for the oxidation of dibenzyl sulfide, in the presence and in the absence of Ph2SO,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sulfone and cleavage product (benzaldehyde) do not come by the same route (involving the persulfoxide and the hydroperoxysulfonium ylide) as required
    已经研究了由单线态氧在MeCN中促进的取代的二苄基硫醚和取代的二苄基环己胺的C-杂原子裂解反应。在这两个系统中,裂解反应(导致苯甲醛和取代的苯甲醛)都受到ρ值为+0.47(硫化物)和+0.27(胺)的吸电子取代基的支持。用二苄基硫醚,也可得到砜,而当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时,亚砜的形成可忽略不计。通过在有和没有Ph 2的条件下对二苄基硫的氧化进行仔细的产物研究因此,已确定,砜和裂解产物(苯甲醛)的产生途径与普遍接受的机制(方案1)所要求的途径不同(涉及过亚砜和氢过氧s叶立德),而该途径由单线态氧。在此基础上并鉴于上述相似的结构效应,建议二苄基硫醚和二苄基胺通过非常相似的机理形成苯甲醛。与单线态氧的反应导致激基复合物,该激基复合物可经历内部复合物氢原子转移以产生自由基对。对于硫化物,自由基对的崩溃会导致α-氢过氧硫化物的生成,然后如方案3中所述通过分子内途径生成苯甲醛。自由基对经过电子转移反应
  • Nickel-Catalyzed Amination of Alkyl Electrophiles
    作者:Qing Wang、Xiangzhang Tao、Shengyang Ni、Yi Pan、Yi Wang
    DOI:10.1021/acs.orglett.3c02082
    日期:2023.8.11
    establishing C(sp3)–N bonds from alkyl substrates in cross-coupling chemistry using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Therefore,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C(sp3)–N bonds remain rare from alkyl electrophiles. The existing routes are limited to copper catalysis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Here, we demonstrate an alternative amination strategy for rapid construction of C(sp3)–N bonds from accessible alkyl electrophiles
    双分子亲核取代S N 2 是烷基亲电试剂胺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其实际应用很大程度上限于初级或活化基质。此外,持续的挑战在于使用钯和镍催化剂在交叉偶联化学中从烷基底物建立C(sp 3 )–N键。因此,从烷基亲电子试剂构建C(sp 3 )–N键的方法仍然很少。现有的路线仅限于铜催化和光氧化还原催化。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替代的胺化策略,用于从可接近的烷基亲电子试剂中快速构建 C(sp 3 )–N 键,该策略在镍催化下通过 Ni (III) 物种高效还原消除用作自由基前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