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5-hydroxytetradec-1-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5-hydroxytetradec-1-ene
英文别名
Ethyl 7-(2-butyl-1,3-dioxolan-2-yl)-3-hydroxy-5-[(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2-prop-2-enylheptanoate
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5-hydroxytetradec-1-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4H43NO7
mdl
——
分子量
457.608
InChiKey
MERDJGGQEYPTH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10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5-hydroxytetradec-1-ene戴斯-马丁氧化剂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59%的产率得到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tetradec-1-en-5-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方法的多环生物碱ofoofoline。
    摘要:
    报道了对生物碱类索非林1的合成方法的初步研究。酮酯14的立体选择性环化得到1-丁基-2,8-双(甲氧基羰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21,其中2-甲氧基羰基在轴向位置。类似的酮15、18和19也被环化,得到带有轴向吸电子2-取代基的8-氮杂双环[3.2.1]辛烷22-24。通过X射线衍射确认了双环酮砜22的结构。通过用叔丁基锂处理碘化物29和38,将酯21转化成三环内酰胺31和39,其中酰胺片段明显偏离平面度。通过X射线衍射确认了脱保护的三环羟基内酰胺40的结构,该图显示了内酰胺片段的非平面几何形状,以及由附加的两碳桥引起的双环[3.2.1]辛烷诱导的畸变。这意味着C9处的内氢比C8处的内氢明显更靠近5-羟基。利用该结构特征,使用四乙酸铅引导羟基内酰胺40的区域选择性远程氧化,同时选择性地将其插入到更接近的末端CH键中,得到四环醚41。内酰胺39通过还原为用氢化铝锂将氨基44还原,
    DOI:
    10.1039/b708910d
  • 作为产物:
    描述:
    3-[N-(2-methylprop-2-yloxycarbonyl)amino]-6,6-ethylenedioxydecanal4-戊烯酸乙酯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33h, 以92%的产率得到7-[N-(2-methylpropyloxycarbonyl)amino]-4-ethoxycarbonyl-10,10-ethylenedioxy-5-hydroxytetradec-1-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方法的多环生物碱ofoofoline。
    摘要:
    报道了对生物碱类索非林1的合成方法的初步研究。酮酯14的立体选择性环化得到1-丁基-2,8-双(甲氧基羰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21,其中2-甲氧基羰基在轴向位置。类似的酮15、18和19也被环化,得到带有轴向吸电子2-取代基的8-氮杂双环[3.2.1]辛烷22-24。通过X射线衍射确认了双环酮砜22的结构。通过用叔丁基锂处理碘化物29和38,将酯21转化成三环内酰胺31和39,其中酰胺片段明显偏离平面度。通过X射线衍射确认了脱保护的三环羟基内酰胺40的结构,该图显示了内酰胺片段的非平面几何形状,以及由附加的两碳桥引起的双环[3.2.1]辛烷诱导的畸变。这意味着C9处的内氢比C8处的内氢明显更靠近5-羟基。利用该结构特征,使用四乙酸铅引导羟基内酰胺40的区域选择性远程氧化,同时选择性地将其插入到更接近的末端CH键中,得到四环醚41。内酰胺39通过还原为用氢化铝锂将氨基44还原,
    DOI:
    10.1039/b708910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