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潮热(占病例的33%),此外还有高钙血症、阴道出血、头痛、WBC减少、肌肉痉挛、鼻炎、腹痛、γ-GT升高、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BUN升高及总胆红质升高。总的来说,副作用轻微,多数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药代动力学屈洛昔芬口服给药溶解迅速(Tmax = 1小时),几乎完全(>80%)吸收。剂量为10 mg/kg时,原形屈洛昔芬的平均血药浓度为0.13 μmol/L(对乳癌细胞有作用)。药物分布于以下主要器官:肺 > 肝 > 肾上腺 > 脾 > 肾 > 脂肪 > 心脏 > 卵巢 > 乳房组织,血细胞及血浆浓度相对较低。总屈洛昔芬相关物质大部分以原形对组织和靶部位起作用。
在动物体内,其经过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Ⅰ相代谢过程通过N-去甲基和芳香烃羟化而发生生物转化。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的胆汁排泄显然是所有试验动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大便>85%,尿<2%)。氧化代谢在小鼠和狨身上占优势,其血浆t1/2为5~23小时,故清除迅速。
理化性质及结构屈洛昔芬化学名为E-1-(4' -(2-二甲胺乙氧基)苯基)-1-(3'-苯酚基)-2-苯基-1-丁烯。分子式为C26H29NO2,是一种无色透明粉剂,熔点(乙酸盐)为140℃,pH值(溶于1%甲醇溶液中)为4~6。不溶于氯仿,微溶于水和乙醇,少量溶于甲醇。临床试验所用制剂为屈洛昔芬枸橼酸盐,其薄膜封装片剂在室温(15~25℃)可贮藏4年。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屈洛昔芬(droloxifene)是一种新一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为三苯乙烯衍生物,与他莫昔芬结构类似。它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亲和力比他莫昔芬至少高10倍;对ER+的人乳腺癌标本的亲和力较他莫昔芬高60倍。屈洛昔芬及其主要氧化代谢产物氮-脱甲基-屈洛昔芬取代了ER上的17β-雌二醇,IC50约为0.01μmol/L,在人体的血浓度约为0.1~0.4 μmol/L。
目前屈洛昔芬用于乳腺癌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它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副作用轻微,多数副作用发生率低。
附注
(注:此处插入的是屈洛昔芬的结构图)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4-[2-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1-(3-hydroxyphenyl)-2-phenylbut-1-ene | 83647-29-4 | C26H29NO2 | 387.522 |
—— | 3-[(E)-1-(4-Methoxy-phenyl)-2-phenyl-but-1-enyl]-phenol | 879892-86-1 | C23H22O2 | 330.426 |
—— | (E)-1-{4'-[2-(N,N-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1-[3-(trimethylacetoxy)phenyl]-2-phenylbut-1-ene | 263395-59-1 | C31H37NO3 | 471.64 |
—— | (E)-1-(4'-hydroxyphenyl)-1-[3-(trimethylacetoxy)phenyl]-2-phenylbut-1-ene | 263395-58-0 | C27H28O3 | 400.518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4-[2-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1-(3-hydroxyphenyl)-2-phenylbut-1-ene | 83647-29-4 | C26H29NO2 | 387.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