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十六氟酞菁铜(II) | 14916-87-1

中文名称
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十六氟酞菁铜(II)
中文别名
全氟酞菁铜;十六氟酞菁铜;LT-S928
英文名称
copper(II) 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hexadecafluoro-29H,31H-phthalocyanine
英文别名
copper(II)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copper;5,6,7,8,14,15,16,17,23,24,25,26,32,33,34,35-hexadecafluoro-2,11,20,29,37,39-hexaza-38,40-diazanidanonacyclo[28.6.1.13,10.112,19.121,28.04,9.013,18.022,27.031,36]tetraconta-1,3,5,7,9,11,13(18),14,16,19(39),20,22(27),23,25,28,30(37),31(36),32,34-nonadecaene
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十六氟酞菁铜(II)化学式
CAS
14916-87-1
化学式
C32CuF16N8
mdl
——
分子量
863.926
InChiKey
FJAOBQORBYMRN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 (li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35
  • 重原子数:
    5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0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室温

SDS

SDS:4d44c87cd012ef8267ce78b3921747fe
查看

模块 1. 化学
1.1 产品标识符
: 全氟酞菁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F16CuPc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当心 - 物质尚未完全测试。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F16CuPc
别名
: C32CuF16N8
分子式
: 863.92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冲洗。
眼睛接触
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氟化氢, 的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 300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含[Cu II(F 8 Pc)4– ] 2–双阴离子和[CuF 16 Pc] -单阴离子的八氟和十六氟酞菁铜盐。
    摘要:
    含八氟铜和十六氟酞菁铜的结晶性阴离子盐,(Bu 4 N +)2 [Cu II(F 8 Pc)4– ] 2– ·2C 6 H 4 Cl 2(1)和(PPN +)3 [CuF 16 Pc ] 3 3- ·2C 6 H 5 CN(2),其中PPN +为双(三苯基磷酰亚烷基)铵,Pc为酞菁。在NIR范围和DFT计算中没有明显的吸收1表示这两个负电荷都主要位于Pc配体上,并且形成了[Cu II(F 8 Pc)4– ] 2–二价阴离子而没有Cu II的还原。的1.60μ磁矩乙对应于一个的贡献小号每二价阴离子= 1/2自旋。自旋位于Cu II原子上,这显示了Cu II的EPR信号特征。离子在1中被隔离,仅提供Weiss温度为-4 K的自旋的弱磁耦合。盐2包含紧密堆积的[CuF 16 Pc] π-π堆− I和II型阴离子,晶面间距为3.187和3.275Å。根据DFT计算,类型I和II的[CuF 16 Pc]
    DOI:
    10.1021/acs.inorgchem.6b0193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 PerFHalOrg.9, 7, page 50 - 101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二氧化碳1,2,3,4,8,9,10,11,15,16,17,18,22,23,24,25-十六氟酞菁铜(II)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甲酸乙烯氢气 、 m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METHOD FOR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ELECTROCHEMICALLY TO GENERATE ETHYLENE SELECTIVELY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还原以选择性产生乙烯的方法。在本方法中,使用包含结晶铜酞菁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在阴极电极上通过电化学方式还原二氧化碳以选择性地产生乙烯。
    公开号:
    US20180142365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thalocyanine compound based-organic semiconductor
    申请人:FUJIFILM Corporation
    公开号:US07947826B2
    公开(公告)日:2011-05-24
    An organic semiconductor having at least one compound of formula (PC-1); and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PC-1a): wherein M is a metallic atom, or two hydrogen atoms which bond respectively to a nitrogen atom of an isoindole ring and to a nitrogen atom of an isoindoline ring; R1 to R16 each independently are a hydrogen atom or a substituent, in which at least two substituents of R1 to R16 in formula (PC-1) are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stituents,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substituents of R1 to R16 in formula (PC-1a) is a fluorine atom,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substituents of R1 to R16 in formula (PC-1a) is an electron-attracting group other than a fluorine atom.
    具有至少一种化合物(PC-1)的有机半导体;以及由式(PC-1a)表示的化合物:其中M是属原子,或分别与异吲哚环的一个氮原子和异吲啉环的一个氮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R1至R16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或取代基,在式(PC-1)中R1至R16的至少两个取代基是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取代基,并且在式(PC-1a)中R1至R16的至少一个取代基是原子,式(PC-1a)中R1至R16的至少一个取代基是除原子之外的电子吸引基团。
  • Photon assisted-inversion of majority charge carriers in molecular semiconductor-based organic heterojunctions
    作者:Gracia Loma Kikobo、Abhishek Kumar、Vaibhav Vibhu、Seydou Ouedraogo、Alix Deshotel、Mickaël Mateos、Rita Meunier-Prest、Marcel Bouvet
    DOI:10.1039/d0tc05828a
    日期:——
    behavior of the devices towards NH3 exposure revealed n-type, p-type and ambipolar transport depending on 16, 0 and 8 fluorine substituents, respectively, present in the CuPc component of the heterostructure, demonstrating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nic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and the thin film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 trigger of the ambipolar transport regime in the heterojunction device is the
    双极性分子材料作为下一代高效,轻巧,低成本的电子设备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前景。在这项工作中,本工作报告了基于卤化酞菁(CuPc)和o双酞菁(LuPc 2)双层的有机异质结器件的制造,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电学性质,并通过感测探测了双极性行为。根据CuPc中卤素取代基的数量,异质结构薄膜的微结构分析显示出致密和半结晶的组织。异质结器件显示出非线性I(V)与界面能垒有关的特性,该特性由卤素取代基的数量和类型调整。设备对NH 3的行为曝光揭示了分别取决于异质结构的CuPc组分中存在的16、0和8个取代基的n型,p型和双极迁移,证明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薄膜电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异质结器件中双极性传输机制的触发是可见光,因此器件的传导通道主要由暗处的空穴和光照下的电子所控制。在通过阻抗谱进行的深度电荷传输研究中,解释了器件的电学行为并突出了界面在异质结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拟合实验的Nyquist曲线提取不同的电荷传输参数,
  • Polyfluoroarenes. Part XIV. Synthesis of halogenophthalocyanines
    作者:J. M. Birchall、R. N. Haszeldine、J. O. Morley
    DOI:10.1039/j39700002667
    日期:——
    Tetrafluorophthalonitrile reacts with a variety of metals and metal halides to give halogenophthalocyanines. The reaction with zinc, zinc bromide, or zinc iodide gives zinc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in good yield, but zinc chloride, iron(III) chloride, and aluminium chloride react to give mixtures of polychloropolyfluorophthalocyanines. Copper(II)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may be obtained from
    邻苯二甲腈与多种属和属卤化物反应生成卤代邻苯二甲腈。与溴化锌碘化锌的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得到十六酞菁锌,但是氯化锌(III)和化铝反应生成聚酞菁的混合物。(II)十六可以由的反应而获得,(我),(II)化物与tetrafluorophthalonitrile,并用类似的反应(II)化物的二收率(IV)十六酞菁。描述了酞菁本身的新途径以及十六烷酞菁锌十六烷酞菁的三价(III)的首次合成。
  • Balkus Jr., Kenneth J.; Gabrielov, Alexei G.; Bell, Stephen L., Inorganic Chemistry, 1994, vol. 33, # 1, p. 67 - 72
    作者:Balkus Jr., Kenneth J.、Gabrielov, Alexei G.、Bell, Stephen L.、Bedioui, Fethi、Roué, Lionel、Devynck, Jacques
    DOI:——
    日期:——
  • Synthesi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uPcF16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ing p-6p as inducing layer
    作者:Feng Ma、Shirong Wang、Xianggao Li
    DOI:10.1016/j.jpcs.2011.12.016
    日期:2012.4
    An air-stable n-channel semiconductor material, CuPcF16, was synthesized in a slightly modified procedure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CuPcF16 showed a monomer characteristic in THF and pyridine while exhibited an aggregation property in DMF. The CuPcF16/P-6p (CuPcF16 on p-6p)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OTFTs) using CuPcF16 as an active layer and p-6p as an inducing layer was fabricated by the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technique. Charge carrier field-effect mobility (mu), I-on/I-off and threshold voltage (V-T) of the CuPcF16/p-6p OTFTs were 0.07 cm(2)/V s, 10(5) and 5.28 V. respectively. The charge mobility of the OTFTs was two or even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single layer CuPcF16-based OTFTs.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p-6p to form a highly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film of CuPcF16 with the molecular pi-pi conjugated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C) 2012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