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三丙氧基苯 | 66104-54-9

中文名称
1,3,5-三丙氧基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loroglucinol tripropyl ether
英文别名
1,3,5-tri-n-propoxybenzene;1,3,5-tripropoxybenzene
1,3,5-三丙氧基苯化学式
CAS
66104-54-9
化学式
C15H24O3
mdl
——
分子量
252.354
InChiKey
RKFICKITOKOWE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3.6±22.0 °C(Predicted)
  • 密度:
    0.96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SDS

SDS:2cf96c9174256f252511c5712c715850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5-三丙氧基苯 在 sodium azide 、 硫酸溶剂黄146 、 sod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2+3] 酰胺笼通过氧化 [2+3] 亚胺笼 - 重新审视分子宿主以实现高效的硝酸盐结合
    摘要:
    通过 Pinnick 氧化反应转化亚胺笼,以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第二代酰胺笼。通过 NMR 滴定实验,鉴定出一种酰胺笼对硝酸盐 ( S = 705) 或硫酸氢盐 ( S > 13400) 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同时对硝酸盐具有高缔合常数。
    DOI:
    10.1002/chem.202201527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苯三酚溴丙烷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5%的产率得到1,3,5-三丙氧基苯
    参考文献:
    名称:
    从酸催化的1,3,5-三丙氧基苯缩合中获得高度富电子的杯[ n ]芳烃(n = 4和8)衍生物
    摘要:
    合成新颖的富含电子的杯芳烃[n]芳烃衍生物以改变杯芳烃基材料的电子性能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兴趣之一。在此,通过酸催化1,3,5-三丙氧基苯与多聚甲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富电子芳烃[ n ]芳烃(n = 4和8)。两种衍生物均通过1 H和13 C-NMR,质谱和X射线晶体学进行了全面表征。此外,还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和氧化产物(阳离子自由基)。
    DOI:
    10.1016/j.tetlet.2019.1512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 catalysed 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of 1,3,5-trialkoxybenzenes with simple arenes
    作者:Thomas E. Storr、Faridah Namata、Michael F. Greaney
    DOI:10.1039/c4cc06271j
    日期:——

    The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two arene C–H positions is reported, generating multi-ortho-substituted biaryls under Pd catalysis.

    报道了通过Pd催化,在两个芳烃C-H位置进行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生成多取代的双芳基化合物。
  • Analgesic carboxylic acid amide derivatives
    申请人:Sankyo Company Limited
    公开号:EP0356247A1
    公开(公告)日:1990-02-28
    Analgesic compounds are of the general formula (I): in which, R¹ and R² each represents hydrogen or C₁-C₆ alkyl, or R¹ and R² together with the nitrogen atom to which they are attached form a heterocycle; E represents methylene, sulphur, oxygen or imino group optionally substituted with C₁-C₆ alkyl or aralkyl; ring A is aryl or heteroaryl ring, optionally substituted; R³ is hydrogen or C₁-C₆ alkyl and R⁴ is hydrogen or R³ and R⁴ together represent a group of formula (IV): -(CRaRa)m-C(=Y)-      (IV) (wherein Ra and Ra is C₁-C₆ alkyl or hydrogen, up to a maximum of 3 alkyl groups, m is 1, 2, or 3, and Y is two hydrogens or oxygen); provided that when E represents a methylene group, then R³ is a C₁-C₆ alkyl group or R³ and R⁴ together represent a group of the formula (IV).
    镇痛化合物的通式为(I): 其中,R¹ 和 R² 各自代表氢或 C₁-C₆烷基,或 R¹ 和 R² 与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E 代表亚甲基、硫、氧或亚氨基,可选择被 C₁-C₆ 烷基或芳烷基取代;环 A 是任选被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环;R³ 是氢或 C₁-C₆ 烷基,R⁴ 是氢或 R³ 和 R⁴ 共同代表式 (IV) 的基团: -(CRaRa)m-C(=Y)-(IV) (其中 Ra 和 Ra 是 C₁-C₆ 烷基或氢,最多 3 个烷基,m 是 1、2 或 3,Y 是两个氢或氧);条件是当 E 代表亚甲基时,R³ 是 C₁-C₆ 烷基或 R³ 和 R⁴ 共同代表式(IV)的基团。
  • 一种手性二芳基甲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公开号:CN116178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二芳基甲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为:先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底物醛亚胺、取代苯和有机溶剂,接着将反应瓶在设定反应温度下保温5‑10分钟,再加入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手性双磺酰亚胺,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淬灭反应,再经萃取、洗涤、干燥以及浓缩得到粗产物,最后采用硅胶层析法对粗产物进行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手性二芳基甲胺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简单易得的手性双磺酰亚胺作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取代苯与醛亚胺化合物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直接生成对应的二芳基甲胺类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底物范围广,产物对映选择性高;本发明也避免了采用金属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存在金属残留的问题。
  • Kirillova, K. M.; Skvortsova, T. A.; Nikonova, L. Z.,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92, vol. 28, # 3.1, p. 427 - 430
    作者:Kirillova, K. M.、Skvortsova, T. A.、Nikonova, L. Z.、Chugunov, Yu. V.、Igonin, V. B.、Mukhtarov, A. Sh.
    DOI:——
    日期:——
  •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Diarylmethylamines through the Aza-Friedel–Crafts Reaction of 1,3,5-Trialkoxy Benzenes and <i>N</i>-Sulfonyl Aldimines Catalyzed by BINOL-Derived Disulfonimides
    作者:Zi-Hao Jia、Ling-Yan Chen、Hao Zheng、Zhang-Rui Li、Qing-Chun Song、Ya Li
    DOI:10.1021/acs.joc.3c00226
    日期:2023.7.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