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61657 |
CAS: | 541-73-1 |
中文名称: | 1,3-二氯苯 |
英文名称: | 1,3-dichlorobenzene;m-dichlorobenzene |
别 名: | 间二氯苯 |
分子式: | C 6 H 4 Cl 2 |
分子量: | 147.00 |
熔 点: | -24.8℃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1.29; |
蒸汽压: | 63℃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危险标记: | 15(有害品) |
用 途: | 用于染料制造,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 |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头痛、倦睡、不安和呼吸道粘膜刺激。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出现胃粘膜刺激、恶心、呕吐、腹泻、腹绞痛和紫绀。慢性影响: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062mg/kg(小鼠静脉)
污染来源:此污染物多来源于染料制造、有机合成及生产溶剂、熏蒸剂和杀虫剂等工厂或车间。
由于1,3-二氯苯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1,3-二氯苯会很快的挥发到空气中,1,3-二氯苯在河水中的挥发速率经6个小时下降50%,1,3-二氯苯在空气中的光解速度在20小时之内会降低一半,在水中的1,3-二氯苯将产生水解作用。因此,受1,3-二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该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蓄积。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光离子检测器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7131-1997,水质)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5.环境标准前苏联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20mg/m 3 [皮] |
中国(待颁布) |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0.02mg/L |
嗅觉阈浓度 | 0.02mg/L |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正在泄漏的1,3-二氯苯可用玻璃品或镀锌金属桶盛装,或筑防护堤。泄漏在水中的1,3-二氯苯,将沉于水底,并聚积在水底低洼处,可用泵抽出,放入玻璃品或金属桶内,泄漏的1,3-二氯苯要尽量避开水道和饮用水源;泄漏在土壤或地面上的1,3-二氯苯可用干 砂土混合,将污染的土壤全部装入可密封的袋中后,或倒到空旷地方掩埋,或作为废弃物进行焚烧;泄漏在空旷地方的1,3-二氯苯可就地掩埋。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毒物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
化学性质
无色液体。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
用途
邻二氯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农药领域可用于合成杀虫剂三氯杀虫酯的中间体1-(3,4-二氯苯基)-2,2,2-三氯乙醇,也可用于合成重要农药中间体邻苯二胺。此外,它还可作为溶剂应用于染料、医药、树脂、橡胶等行业,或用作除锈剂和脱脂剂。
用途
主要用于染料制造,也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及溶剂。
用途
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中间体。
用途
间二氯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用于生产杀菌剂抑霉唑、丙环唑、乙环唑和杀虫剂杀虫畏。此外,它还可以与氯乙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生成2,4,ω-三氯苯乙酮,后者可用作广谱抗真菌药物咪康唑的中间体。在存在氯化铁或铝汞的情况下进行氯化反应,主要生成1,2,4-三氯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550-850℃条件下水解生成间氯苯酚和间苯二酚;以氧化铜为催化剂,在加压150-200℃与浓氨水反应生成间苯二胺。
生产方法
一种制备方法是将间苯二胺与硫酸、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制成重氮盐后再经过氯化处理。另一种方法是从间氯苯胺出发,同样采用重氮化、氯化的步骤得到邻二氯苯。第三种方法则是直接通过催化氯化法实现混合二氯苯的制备。
生产方法
主要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生产方法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氯苯副产回收和邻氯苯胺重氮化。其中,混二氯苯吸附分离法适用于工业化且成本较低。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腹腔-小鼠LD50: 1062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氯化物烟雾;与氧化剂及铝反应。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二氧化碳、泡沫、砂土、雾状水。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3,5-三氯苯 | 1,3,5-trichlorobenzene | 108-70-3 | C6H3Cl3 | 181.449 |
氯苯 | chlorobenzene | 108-90-7 | C6H5Cl | 112.559 |
三氯苯 | 1,2,3-trichlorobenzene | 87-61-6 | C6H3Cl3 | 181.449 |
1,4-二氯苯 | 1,4-Dichlorobenzene | 106-46-7 | C6H4Cl2 | 147.004 |
1,2,4,5-四氯苯 | 1,2,4,5-tetrachlorobenzene | 95-94-3 | C6H2Cl4 | 215.894 |
三氯苯 | 1,2,4-Trichlorobenzene | 120-82-1 | C6H3Cl3 | 181.449 |
邻二氯苯 | 1,2-dichloro-benzene | 95-50-1 | C6H4Cl2 | 147.004 |
1,2,3,5-四氯苯 | 1,2,3,5-tetrachlorobenzene | 634-90-2 | C6H2Cl4 | 215.894 |
1,2,3,4-四氯苯 | 1,2,3,4,-tetrachlorobenzene | 634-66-2 | C6H2Cl4 | 215.894 |
六氯苯 | hexachlorobenzene | 118-74-1 | C6Cl6 | 284.784 |
五氯苯 | pentachlorobenzene | 608-93-5 | C6HCl5 | 250.339 |
3,5-二氯-1-溴苯 | 1-bromo-3,5-dichlorobenzene | 19752-55-7 | C6H3BrCl2 | 225.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3,5-三氯苯 | 1,3,5-trichlorobenzene | 108-70-3 | C6H3Cl3 | 181.449 |
氯苯 | chlorobenzene | 108-90-7 | C6H5Cl | 112.559 |
三氯苯 | 1,2,3-trichlorobenzene | 87-61-6 | C6H3Cl3 | 181.449 |
1,4-二氯苯 | 1,4-Dichlorobenzene | 106-46-7 | C6H4Cl2 | 147.004 |
三氯苯 | 1,2,4-Trichlorobenzene | 120-82-1 | C6H3Cl3 | 181.449 |
1,2,4,5-四氯苯 | 1,2,4,5-tetrachlorobenzene | 95-94-3 | C6H2Cl4 | 215.894 |
邻二氯苯 | 1,2-dichloro-benzene | 95-50-1 | C6H4Cl2 | 147.004 |
3,5-二氯碘苯 | 3,5-dichloroiodobenzene | 3032-81-3 | C6H3Cl2I | 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