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曲克芦丁 | 31511-30-5

中文名称
曲克芦丁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5,7-Tri-O-(beta-hydroxyethyl)rutoside
英文别名
5,7-bis(2-hydroxyethoxy)-2-[3-hydroxy-4-(2-hydroxyethoxy)phenyl]-3-[(2S,3R,4S,5S,6R)-3,4,5-trihydroxy-6-[[(2R,3R,4R,5R,6S)-3,4,5-trihydroxy-6-methyloxan-2-yl]oxymethyl]oxan-2-yl]oxychromen-4-one
曲克芦丁化学式
CAS
31511-30-5;13374-50-0
化学式
C33H42O19
mdl
——
分子量
742.7
InChiKey
OEKBFEWOXPXFSB-VVSTWUK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52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29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9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曲克芦丁呈淡黄色至黄色或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无臭,微咸。其熔点为156℃,易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氯仿、乙醚。

药效学

曲克芦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它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并对抗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此外,曲克芦丁能够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预防因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的水肿。药理实验证明,该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药物作用

曲克芦丁又被称为三氧乙基芦丁、托克芦丁、维生素P4或羟乙基芦丁,是一种半合成黄酮化合物,通过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并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增强侧支循环。此外,它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对抗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并预防水肿的发生。该药物还表现出抗放射性损伤、抗炎症、抗过敏及抗溃疡等作用,适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前综合征、动脉硬化、中心性视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以及因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等症状。

临床应用

曲克芦丁适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 缺血性中风:用于络脉血瘀阻痹所致的中风,症状包括半身不遂或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使用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卡托普利或心得安、维拉帕米等以增强活血效果。
  • 胸痹心痛:用于治疗由血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和心悸,症状表现为胸闷心痛、心悸、短气、喘息、心烦善恐、爪甲青紫及舌有瘀点等。可与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使用。
  • 股肿及瘀血流注:适用于瘀血阻脉所致的股肿等症状,常见于有创伤、手术或长期卧床史的患者,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及皮肤暗红、络脉扩张。
  • 外伤和烧伤后:有助于局部水肿的消退。
不良反应、禁忌与药物影响

曲克芦丁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过敏反应。少数情况下静脉滴注给药可导致心血管及肝毒性反应、急性脑水肿和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个别病例可能会产生暂时性精神失常,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停药后会自行恢复。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