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氟化镝 | 13569-80-7

中文名称
氟化镝
中文别名
氟化氯化镝(III);氟化镝(III)
英文名称
dysprosium(III) fluoride
英文别名
dysprosium trifluoride;dysprosium fluoride;dysprosium(3+);trifluoride
氟化镝化学式
CAS
13569-80-7
化学式
DyF3
mdl
——
分子量
219.495
InChiKey
FWQVINSGEXZQHB-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60 °C
  • 沸点:
    2200 °C
  • 密度:
    7.5
  • 暴露限值:
    a/nm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是稳定的。应避免与氧化物、酸接触。此外,它不溶于水以及稀酸和碱金属氟化物溶液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6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纤维原性 - 引发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疤痕形成)。
Fibrogenic - Inducing tissue injury and fibrosis (scarring).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46903200
  • 储存条件:
    常温密闭保存,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SDS

SDS:15f04e47419a50cdbc57d4d95ab75c93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氟化镝(I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响应
P302 + P352 如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yF3
分子式
: 219.5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ysprosium trifluoride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3569-80-7
No.) 236-992-9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稀土金属化合物能引起凝血延迟,导致出血。吸入稀土可能会引起对热敏感、痒、嗅觉和味觉迟钝。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氟化氢, 矾/氧化矾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Dysprosium 13569-80-7 PC- 2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rifluorid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避潮。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稀土金属化合物能引起凝血延迟,导致出血。吸入稀土可能会引起对热敏感、痒、嗅觉和味觉迟钝。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氟化镝是一种无色六方或斜方晶体,不溶于水和稀酸,与浓硫酸共热时会放出氟化氢。向氯化镝溶液中加入氢氟酸后,析出的晶体即为氟化镝。

应用

氟化镝主要用于制备含镝金属合金,具体应用包括:

  1. 制备稀土镝合金:在氟化物熔盐体系中,以氧化稀土和氧化镝混合物为电解原料进行电解生产。
  2. 制备带涂层的钕铁硼烧结磁体:该磁体表面与氟化镝或氟化铽涂层接触的部分会形成含镝或铽的过渡层。
  3. 制备一种镝金属合金,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0%~50%镝及50%~90%钕或50%~90%钕和0%~30%镨。
制备

制备氟化镝的原理如下:

生成的FeF₃和H₂SiF₆均溶于酸性溶液中,而AlF₃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且不溶于酸性溶液。大部分AlF₃将共沉淀到DyF₃中。溶液中的铝也将共沉淀到DyF₃中。因此,在氟化前必须尽量去除铝,同时也要尽可能去除铁硅杂质以减少后续洗涤工作量。

常规的氟化氢沉淀法对稀土分离厂而言虽可降低成本,但由于洗涤澄清困难,并不利于非稀土杂质的除去。为稳定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氟化镝,工艺首先对氯化镝溶液中的非稀土杂质进行处理,然后使用复合氟化剂在氯化镝溶液中制备粗粒度的氟化镝沉淀。

氟化镝沉淀经洗涤、过滤、烘干后再进行真空脱水,从而制得高品质的氟化镝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工艺流程

用途

氟化镝主要用于制取金属镝及磁致伸缩材料。稀土氟化物作为金属热还原法制备单一稀土金属的重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稀土金属的质量,是中重稀土金属生产及其产品性能的关键材料。

生产方法

可通过氟与镝直接化合的方法制得氟化镝。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氟化镝 在 Ho 作用下, 以 gas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c: MVol.C3, 6.1.2.1, page 11 - 1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dysprosium((III) oxide 在 HF 作用下, 生成 氟化镝
    参考文献:
    名称:
    稀土三氟化物的热化学 I. 氟弹量热法测定 LaF3、PrF3、NdF3、GdF3、DyF3、HoF3 和 ErF3 的形成焓
    摘要:
    摘要 用弹量热计测量了镧、镨、钕、钆、镝、钬和铒的高纯度样品在氟中燃烧形成各自的三氟化物的能量。获得的标准生成焓ΔH fo (298.15 K)/kJ mol -1 的结果如下: LaF 3 ,-(1699.5 ± 2.0);PrF 3 ,-(1689.1 ± 2.6);NdF 3 , -(1679.4 ± 1.9); GdF 3 , -(1699.3 ± 2.3); DyF 3 , -(1692.0 ± 1.9); HoF 3 , -(1697.8 ± 2.3); 和 ErF 3 , -(1693.6 ± 1.9)。
    DOI:
    10.1016/0021-9614(80)90123-8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氟磺酰异氰酸酯和二元酸进行反应,生成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类化合物;(2)将所述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类化合物与金属源进行取代反应,制得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能有效的合成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成本低,可进行大规模地工业化放大生产。本发明还提了上述二元含氟磺酰亚胺碱金属盐在二次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改善二次电池的电池性能,有利于推广其于电解液及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号:
    CN117603099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ptically active uniform potassium and lithium rare earth fluoride nanocrystals derived from metal trifluroacetate precursors
    作者:Ya-Ping Du、Ya-Wen Zhang、Ling-Dong Sun、Chun-Hua Yan
    DOI:10.1039/b909145a
    日期:——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crystal phase purity, shape, and size of the as-prepared nanocrystal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formation of monodisperse nanocrystals is found to strongly depend upon the nature of both alkali metals from Li to K, and the rare earth series from La to Lu and Y. Based on the serie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 controlled-growth mechanism has also been proposed
    本文报道了具有不同形状(立方KLaF4和KCeF4蠕虫状纳米线,纳米立方体和纳米多面体;立方LiREF4(RE = Pr to Gd,Y)纳米多面体;通过在热油酸/油胺/ 1-中共同加热Li(CF3COO)或K(CF3COO)和RE(CF3COO)3共同热解四方LiREF4(RE = Tb对应Lu,Y)菱形纳米板)十八碳烯溶液。已经详细研究了溶剂组成,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制备的纳米晶体的晶相纯度,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发现单分散纳米晶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Li到K的碱金属以及从La到Lu和Y的稀土系列的性质。基于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还提出了一种受控增长机制。另外,评估了为设计的发光特性掺杂这些刚合成的主体纳米晶体的难易程度。例如,单分散和单晶掺杂Eu3 +的KGdF4,Yb3 +和Er3 +共掺杂的LiYF4纳米晶体重新分散在环己烷中,在紫外(UV)激发和近红外(NIR)980 nm激光激发下分别显示可见的室温红色和绿色发射。
  • Polymorphism of high-purity rare earth trifluorides
    作者:O. Greis、M.S.R. Cader
    DOI:10.1016/0040-6031(85)85329-6
    日期:1985.5
    Abstract Polymorphism and melting behavior of high-purity rare earth trifluorides have been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Modified sample holders were used to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Melting points and solid—solid transitions are reported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fields of the different modifications with space groups P 3 c1, P63/mmc, Pnma, and P 3 m1. For
    摘要 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高纯三氟化稀土的多晶型和熔融行为。改进的样品架用于提高温度测量的灵敏度。报告了熔点和固-固转变以及空间群 P 3 c1、P63/mmc、Pnma 和 P 3 m1 的不同变体的稳定性场。首次通过差热分析检测到了泰森石型稀土三氟化物的有序-无序转变P 3 c1α P63/mmc。
  • The 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n rare earth fluorides by high temperature hydrolysis
    作者:Charles V. Banks、Keith E. Burke、Jerome W. O'Laughlin
    DOI:10.1016/s0003-2670(00)88149-0
    日期:——
    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n the fluorides of scandium, yttrium, and the lanthanons. These fluoride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ir rate of hydrolysls. Lutetium, ytterbium, cerium (III), scandium. gadolinium, terbium, dysprosium, holmium, erbium, and thulium auorides can be hydrolyzed in 30 min or less. Yttrium. lanthanum, praseodymium. neodymlum, samarium, and europium fluorides
    热水解技术已用于测定钪、钇和镧系元素的氟化物中的氟。这些氟化物根据它们的水解速率分为两类。镥、镱、铈 (III)、钪。钆、铽、镝、钬、铒和氧化铥可以在 30 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水解。钇。镧、镨。钕、钐和铕氟化物需要 45 到 150 分钟才能完全水解。加速剂,如氧化铀(U/sub 3/C/sub 8/)、氧化铬(UI)。这些氧化物的混合物已成功地用于减少后一组氟化物定量水解所需的时间。对于除镧、镨和钕之外的所有这些氟化物,使用正确的促进剂可将水解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或更短。(授权)
  • Therm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lanthanoid complexes of trifluoroacetic acid
    作者:Y. Yoshimura、K. Ohara
    DOI:10.1016/j.jallcom.2004.12.082
    日期:2006.2
    decomposition of the lanthanoid complexes of trifluoroacetic acid (Ln(CF 3 COO) 3 ·3H 2 O; Ln=La-Lu) was studied by TG and DTA methods. The Ln(CF 3 COO) 3 ·3H 2 O complexes decompose in several stages; first dehydrate to the anhydrous state, then followed by decomposition of the anhydrous salt to a stable product of LnF 3 . From the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data of Ln(CF 3 COO) 3 ·3H 2 O complexes, pyrolysis
    用TG和DTA方法研究了三氟乙酸镧系元素络合物(Ln(CF 3 COO) 3 ·3H 2 O;Ln=La-Lu)的热分解。Ln(CF 3 COO) 3 ·3H 2 O配合物分几个阶段分解;首先脱水至无水状态,然后将无水盐分解为稳定的 LnF 3 产物。从Ln(CF 3 COO) 3 ·3H 2 O配合物的吸热放热数据来看,配合物的热解行为可分为三类:(1)La-Pr盐类;(2) Nd-Gd盐类;(3) Tb-Lu盐。已经表明,发现所有最终分解产物都导致形成LnF 3 。
  •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Rare-Earth Fluoride Nanocrystals
    作者:Xun Wang、Jing Zhuang、Qing Peng、Yadong Li
    DOI:10.1021/ic051683s
    日期:2006.8.1
    In this paper, a hydrothermal synthetic route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pare a class of rare-earth fluoride nanocrystals, which have shown gradual changes in growth modes with decreasing ionic radii and may serve as a model system for studying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in the controlled growth of rare-earth nanocrystals.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se nanocrystals by means
    本文开发了一种水热合成途径来制备一类稀土氟化物纳米晶体,该晶体显示出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生长模式逐渐变化,并且可以作为模型系统研究受控生长的基本原理。稀土纳米晶体。此外,我们通过掺杂展示了这些纳米晶体的功能化,已显示出肉眼可见的绿色向上转换发射光,并可能在生物标记领域得到应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