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氯化镧 | 10099-58-8

中文名称
氯化镧
中文别名
氯化镧,无水;无水氯(III)化镧;氯化镧(III);无水三氯化镧
英文名称
lanthanum(III) chloride
英文别名
lanthanum chloride;Lanthanum(III)chloride;lanthanum(3+);trichloride
氯化镧化学式
CAS
10099-58-8
化学式
Cl3La
mdl
——
分子量
245.264
InChiKey
ICAKDTKJOYSXGC-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60 °C(lit.)
  • 沸点:
    1812 °C(lit.)
  • 密度:
    3.84 g/mL at 25 °C(lit.)
  • 闪点:
    1000°C
  • 物理描述:
    Lanthanum chloride appears as white crystalline solid. Gives an amber aqueous solution that can cause destruction or irreversible alterations in human skin tissue at the site of contact. Has a severe corrosion rate on steel.
  • 稳定性/保质期:
    <p><b></b></p>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7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纤维原性 - 引发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疤痕形成)。
Fibrogenic - Inducing tissue injury and fibrosis (scarring).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8469023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3264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OE4375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5,GHS07,GHS09
  • 危险性描述:
    H290,H317,H318,H41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73,P280,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存于室温、干燥且密封的环境

SDS

SDS:a7c28a29e475cec3567c5c9c9d3f2a1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氯化镧(I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金属腐蚀物 (类别 1)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5)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皮肤过敏 (类别 1)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2)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 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3 吞咽可能有害。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411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34 只能存放于原装容器内。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 禁止将污染的工作服带出作业场所。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护目镜/戴面罩。
P280 戴防护手套。
事故响应
P302 + P352 如接触皮肤:使用大量水冲洗。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3 + P313 如出现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2 + P364 脱掉玷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6 贮存于有抗腐蚀衬里的耐腐蚀不锈钢容器中。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l3La
分子式
: 245.26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Lanthanum(III) chlorid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0099-58-8
No.) 233-237-5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氧化镧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操作和储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水珠
颜色: 白色
b) 气味
无臭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860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1,812 °C - lit.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3.84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861.06 g/l 在 20 °C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避潮。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雄性和雌性 - 2,621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皮 - 兔子 - > 1,638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皮肤 - 兔子 - 无皮肤刺激 - 4 h
眼睛刺激或腐蚀
眼睛 - 兔子 - 可对眼睛造成严重损伤。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试验指南405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体内试验 - 小鼠 - 接触皮肤可引起过敏。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试验指导书429号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细胞突变性-体外试验 - 小鼠 - 其他细胞类型
形态变形
细胞突变性-体内试验 - 大鼠 - 雄性 - 静脉内的 - 阴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大鼠 - 不经肠的
对新生儿的影响:行为的。
生殖毒性 - 小鼠 - 腹膜内的
对生殖的影响:其他生殖力相关检测。
生殖毒性 - 小鼠 - 腹膜内的
对生殖的影响:数量少(例如#每胎产仔;出生前测定)。
生殖毒性 - 家畜 - 睾丸内的
父体效应:精子发生(包括遗传物质、精子形态、活力和数量)。 父体效应:睾丸、附睾、输精管。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OE4375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静态试验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水蚤 - 大约 2.083 mg/l - 48 h
椎动物的毒性 方法: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试验指导书202
对藻类的毒性 静态试验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近具刺链带藻(单细胞绿藻) - 大约 22.9
mg/l - 72 h
方法: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试验指导书201
细菌毒性 呼吸抑制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污泥处理 - 390 mg/l - 3 h
方法: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试验指导书209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期持续的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0 国际海运危规: 3260 国际空运危规: 3260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Lanthanum(III) chloride)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Lanthanum(III) chloride)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inorganic, n.o.s. (Lanthanum(III) chlor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氯化镧的化学式为LaCl₃,分子量245.27。它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潮解,熔点860℃,沸点高于1000℃,相对密度3.84225。该物质极易溶于水(在热水中分解)、乙醇和吡啶,不溶于乙醚和苯。此外,氯化镧能与碱性氢氧化物形成复盐。

在其熔点温度以下,当与干燥碘化氢加热时,会产生碘化镧。将其与焦磷酸钠溶液混合时,可生成焦磷酸氢镧沉淀。该沉淀在搅拌过程中会溶解,但在数日后结晶为小而圆的白色球体(三水合盐)。

LaCl₃·7H₂O在潮湿空气中加热至445~680℃会发生水解形成碱式盐;而在干燥氯化氢气氛中加热时,则生成无水氯化镧。浓盐酸溶解氧化镧或碳酸镧,蒸发溶液后可析出七水合晶体。

用途
  1. 氯化镧可用作分析试剂,并可用于提取金属镧和石油裂化催化剂的原料。
  2. 在医药领域中,研究表明氯化镧对内毒素(LPS)体内效应有拮抗作用。使用氯化镧处理半数致死量LPS 17.5mg/kg攻击小鼠后,死亡率显著降低。实验结果显示,经5、10、20 mg/kg氯化镧处理的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0%、0%和8%,明显低于对照组(67%)。预防性给药10mg/kg,小鼠死亡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55%)。经氯化镧处理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为0.44± 0.215 ng/ml,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量为(3.9± 0.6)× 10⁵拷贝/μg RNA,明显低于未处理组[0.99± 0.24 ng/ml和(4.7± 0.8)× 10⁵拷贝/μg RNA]。此外,氯化镧还可用于贮氢电池材料。
生产方法
  1. 将含水氯化物装在硬质玻璃管中的石英舟里,用减压装置(维持水银柱高25cm)以1cm³/s的速度通入纯净、干燥的HCl气体,在70℃下维持3h,然后逐步升温到160℃,维持1~2h,再慢慢上升到250℃。趁热打开炉子转移石英管到干燥器(浓硫酸做干燥剂)中冷却,产物转移到热的、干燥的试剂瓶中,迅速密封。
  2. 按化学计量关系称取反应物,装在悬于电炉中的石英管(d=13~25mm, l=7~25cm)中。选择的电炉应能使样品管各个部位的温度尽可能一致。反应管入口与蒸馏烧瓶的侧口相连(蒸馏烧瓶连有聚四氟乙烯管子),出口与冷凝接收器(连有聚乙烯管子) 相连,每做一次实验后聚乙烯管都需要更换。

以0.22~0.27g/min·cm的速度从样品管滴加CCl₄到蒸馏烧瓶中。可通过蒸馏烧瓶上聚四氟乙烯管上的螺旋夹子调整CCl₄的流速。用电热罩维持蒸馏烧瓶的温度为100℃,使用电热带以维持预热部分(连接蒸馏烧瓶与反应管的侧管部分)的温度在120℃。

反应炉温度按下列步骤进行控制:500℃ 6h,550℃ 15h,600~650℃ 8h。反应完成后,由惰性气体入口通入Ar或者其他惰性气体。断开反应管,配上活塞,连接真空体系,抽真空,密封保存。

其他用途

主要用作制备石油裂化的催化剂,也可用于提取单一稀土产品或冶炼富集混合稀土金属的原料。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化镧砷化氢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以0%的产率得到三氢化镧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c: MVol.B2, 2.1.1, page 200 - 207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air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氯化镧
    参考文献:
    名称:
    Rasskazova, N. A.; Murinov, Yu. I.; Yurkevich, R. V., 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988, vol. 33, p. 961 - 964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1-(trimethylsilyl)bicyclo[3.1.0]hex-3-one 在 四丁基氟化铵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乙醇氯化镧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3.3 %的产率得到顺式-双环[3.1.0]己-3-醇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顺式-双环[3.1.0]己-3-醇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式‑双环[3.1.0]己‑3‑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炔醛与氯丙烯经格氏反应得到1‑(三甲基甲硅烷基)己基‑5‑烯‑1‑基‑3‑醇,即中间体1;步骤S2,中间体1经催化剂关环得到1‑(三甲基甲硅烷基)双环[3.1.0]己‑3‑酮,即中间体2;步骤S3,中间体2先经过四丁基氟化铵脱去三甲基氯硅烷后,再经还原剂与路易斯酸还原得到顺式‑双环[3.1.0]己‑3‑醇。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反应成本,提高了收率以及避免危险试剂金属烷基化合物使用,适合工业化。
    公开号:
    CN117720396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mono- and bicyclic macromolecules. 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作者:A. Seminara、A. Musumeci
    DOI:10.1016/s0020-1693(00)93627-2
    日期:1980.1
    Abstract Complexes of lanthanide(III) chlorides, thiocyanates, nitrates and perchlorates with three cyclic polyethers containing five or six oxygen atoms in the cycle and two bicyclic macromolecules containing five or six oxygen and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cycl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Possible arrangements around the cation are proposed on the ground of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摘要制备并表征了镧系元素氯化物(Ⅲ),硫氰酸盐,硝酸盐和高氯酸盐与循环中含五个或六个氧原子的三个环状聚醚和两个含五个或六个氧和两个氮原子的双环大分子的配合物。基于电导率测量,振动和电子光谱,提出了围绕阳离子的可能布置。
  • Comparison of thermal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 trimellitat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作者:Renata Łyszczek
    DOI:10.1007/s10973-008-9203-z
    日期:2008.9
    By diffusion in gel medium new complexes of formulae: Nd(btc)⋅6H2O, Gd(btc)⋅4.5H2O and Er(btc)·5H2O (where btc=(C6H3(COO)3 3−) were obtained. Isomorphous compounds were crystallized in the form of globules. During heating in air atmosphere they lose stepwise water molecules and then anhydrous complexes decompose to oxides.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polycrystalline lanthanide trimellitates form two groups of isomorphous compounds. The light lanthanides form very stable compounds of the formula Ln(btc)⋅nH2O (where Ln=Ce−Gd and n=0 for Ce; n=1 for Gd; n=1.5 for La, Pr, Nd; n=2 for Eu, Sm). They dehydrate above 250°C and then immediately decomposition process occurs. Heavy lanthanides form complexes of formula Ln(btc)⋅nH2O (Ln=Dy−Lu). For mostly complexes, dehydration occurs in one step forming stable in wide range temperature compounds. As the final product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lanthanide oxides are formed.
    在凝胶介质中扩散得到了新的配合物:Nd(btc)·6H2O、Gd(btc)·4.5H2O和Er(btc)·5H2O(其中btc=(C6H3(COO)3 3−)。这些同构化合物以小球形式结晶。在空气气氛中加热时,它们逐步失去水分子,然后无水配合物分解为氧化物。水热合成的多晶态镧系元素苯三羧酸盐形成了两组同构化合物。轻镧系元素形成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Ln(btc)·nH2O(其中Ln=Ce−Gd,n=0表示Ce;n=1表示Gd;n=1.5表示La, Pr, Nd;n=2表示Eu, Sm)。它们在250°C以上脱水,随后立即发生分解过程。重镧系元素形成的配合物化学式为Ln(btc)·nH2O(Ln=Dy−Lu)。大多数配合物在一阶段脱水,形成了在宽温范围内稳定的化合物。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镧系氧化物。
  • Lanthanide <i>N</i>,<i>N</i>-Dimethylaminodiboranates: Highly Volatile Precursors for the Deposition of Lanthanide-Containing Thin Films
    作者:Scott R. Daly、Do Young Kim、Yu Yang、John R. Abelson、Gregory S. Girolami
    DOI:10.1021/ja9098005
    日期:2010.2.24
    CVD precursors of stoichiometry Ln(H(3)BNMe(2)BH(3))(3) have been prepared, where Ln = La, Ce, Pr, Nd, Sm, Gd, Tb, Dy, Ho, Er, Tm, and Lu. The ligand is N,N-dimethylaminodiboranate, a new kind of multidentate borohydride. The structures of the Ln(H(3)BNMe(2)BH(3))(3) complexe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ize of the lanthanide ions: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decreases from Pr (CN = 14) to Sm (CN = 13)
    已制备出化学计量比为 Ln(H(3)BNMe(2)BH(3))(3) 的新型镧系元素 CVD 前体,其中 Ln = La、Ce、Pr、Nd、Sm、Gd、Tb、Dy、Ho、Er 、Tm 和卢。配体为N,N-二甲氨基二硼酸盐,一种新型的多齿硼氢化物。Ln(H(3)BNMe(2)BH(3))(3) 配合物的结构高度依赖于镧系离子的大小:配位数从 Pr (CN = 14) 减少到 Sm (CN = 13) 到 Er (CN = 12) 对应于离子半径的减小。Ln(H(3)BNMe(2)BH(3))(3) 配合物在真空中的温度低至 65 摄氏度时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升华性。这些配合物是有用的 CVD 前体;例如,Y(H(3)BNMe(2)BH(3))(3) 已被用于在 300 摄氏度下通过 CVD 使用水作为共反应物在硅上沉积 Y(2)O(3)。
  • Synthesis of heterobimetallic lanthanide tert-butoxides 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reactions of CO2 with epoxides
    作者:A. V. Nikitinskii、L. N. Bochkarev、S. Ya. Khorshev、M. N. Bochkarev
    DOI:10.1007/s11176-005-0138-9
    日期:2004.8
    tert-butoxides ( t -BuO)5Cu2Ln (Ln = Y, La,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 t -BuO)5MLa (M = Mn, Fe, Co, Ni), ( t -BuO)5ZnNd, and ( t -BuO)4ZnFe were prepared in high yields by the reaction of t -BuOLi with a stoichiometric mixture of a lanthanide halide LnX3 (Ln = Y, La,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X = Cl, I) and a d -transition metal salt MXn (M = Zn, Cu, Mn, Fe, Co, Ni; X =
    异双金属叔丁醇盐( t -BuO)5 Cu 2 Ln(Ln = Y,La,Nd,Sm,Eu,Gd,Tb,Dy,Ho,Er,Tm,Yb),( t -BuO)5 MLa(M通过 t- BuOLi与镧系元素卤化物LnX 3(Ln)的化学计量混合物反应,高收率制备了Mn,Fe,Co,Ni),( t- BuO)5 ZnNd和( t- BuO)4 ZnFe。 = Y,La,Nd,Sm,Eu,Gd,Tb,Dy,Ho,Er,Tm,Yb; X = Cl,I)和 d- 过渡金属盐MX n(M = Zn,Cu,Mn,Fe ,Co,Ni; X = Cl,Br)。( t -BuO)5铜2 Ln(Ln = Y,La,Nd,Eu,Gd,Tb,Dy,Ho,Er,Tm,Yb)和( t -BuO)5 ZnNd在室温和大气压下诱导CO 2与环己烯氧化物的共聚,以3–6 gg -1催化剂的产率提供聚碳酸酯。( t -BuO)5 FeLa络合物,以及铁醇化物(
  •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 complexes with 3,4-dihydroxybenzoic acid in air
    作者:W. Brzyska、A. Kula
    DOI:10.1016/0040-6031(94)87061-6
    日期:1994.7
    Abstra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 3,4-dihydroxybenzoates have been studied; their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and solubilities in water at 293 K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IR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the hydrated complexes have been recorded and their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 air determined. During heating the hydrated complexes Ln(C 7 H 5 O 4 ) 3 · n H 2 O ( n = 2
    摘要 研究了稀土元素3,4-二羟基苯甲酸酯的形成条件;它们的定量组成和在 293 K 水中的溶解度已经确定。记录了水合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 X 射线衍射图,并确定了它们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在加热过程中,水合配合物Ln(C 7 H 5 O 4 ) 3 · n H 2 O (n = 2, 3) 一步失去结晶水;然后无水配合物分解为氧化物,中间形成非常不稳定的 Ln 2 (C 7 H 4 O 4 ) 3 ,但镧除外,它也形成 La 2 O 2 CO 3 作为中间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