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琥珀胆碱,又称司可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其肌松作用比筒箭毒碱强1.8倍。它通过与骨骼肌细胞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后,引起神经接头终板后膜长时间除极,导致神经肌肉间的传递阻断,从而发挥肌肉松弛作用。
药理机制氯化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快,在用药后会先出现短暂的肌束颤动。1分钟内转化为肌肉麻痹,导致肌肉松弛。其顺序是从头部、颈部开始,然后是四肢、躯干,最后为肋间肌和膈肌。剂量过大可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肌松作用持续时间短且不同种属存在差异。它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的肌肉松弛剂,尤其是需要短暂肌松的小手术如气管内插管等。
理化性质氯化琥珀胆碱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熔点156~163℃。易溶于水且呈酸性,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需存放在冰箱中。实验室制备方法是由琥珀酰氯与氯化胆碱进行缩合反应得到。
药代动力学氯化琥珀胆碱静注后迅速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逐步水解为琥珀酸和胆碱。仅有10%~15%的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发挥肌松作用。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30秒内起效,并在2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为3~5分钟,静注后约90%被分解,约2%原型药经肾排出,其余部分由肝脏胆碱酯酶分解。
不良反应氯化琥珀胆碱主要用于外科手术中的肌肉松弛剂,尤其是需要短暂肌松的小手术如气管内插管等短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