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研发并上市的首个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它填补了三唑类杀菌剂近10余年无新品上市的空白。该杀菌剂化学名称为(2RS)-2-[4-(4-氯苯氧基)-α,α,α-三氟-邻甲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商品名为Revysol,CAS登录号为[1417782-03-6]。其分子式为C₁₈H₁₅ClF₃N₃O₂,相对分子质量为397.8。
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氯氟醚菌唑也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结合态,有效抑制壳针孢菌的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空间形态灵活性使得氯氟醚菌唑对多种抗性菌株始终保持高效,是理想的抗性管理工具。
生物性能氯氟醚菌唑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性能,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并具备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速效且持效。该杀菌剂能够有效防控许多难以防治的真菌性病害,如锈病及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等。氯氟醚菌唑适用于多种作物,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1由4-氟-2-三氟甲基苯乙酮与4-氯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乙酮,再与三甲基锍碘化物或三甲基锍甲基硫酸盐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2-甲基环氧乙烷。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1,2,4-三氮唑发生开环反应得到氯氟醚菌唑。
合成路线2由1-溴-4-氟-2-三氟甲基苯与4-氯苯酚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取代反应,生成1-溴-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该化合物进一步与异丙基氯化镁或氯化锂作用下发生乙酰氯反应,生成1-[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乙酮,并通过液溴进行取代反应得到2-溴-1-[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乙酮。该化合物在氢化钠作用下与1,2,4-三氮唑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2-[1,2,4]-三唑-1-基乙酮,并通过格氏反应最终得到氯氟醚菌唑。
合成路线3由4-溴-2-三氟甲基碘苯与异丙基氯化镁生成格氏试剂,再与乙酰氯发生反应,生成4-溴-2-三氟甲基苯乙酮。该化合物进一步通过三甲基锍碘化物反应得到2-(4-溴-2-三氟甲基苯基)-2-甲基环氧乙烷。在碱性条件下与1,2,4-三氮唑发生开环反应,生成1-(4-溴-2-三氟甲基苯基)-1-甲基-2-(1,2,4-三唑-1-基)乙醇。该化合物通过双(频哪醇合)二硼反应得到1-[2-氯-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杂戊环)-2-基]-1-甲基-2-(1,2,4-三唑-1-基)乙醇。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反应,得到3-三氟甲基-4-[1-甲基-1-羟基-2-(1,2,4-三唑-1-基)乙基]苯酚。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4-氯氟苯发生醚化反应,生成氯氟醚菌唑。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4-(4-chloro-phenoxy)-2-trifluoromethyl-phenyl]-2-[1,2,4]triazol-1-yl-ethanone | 1417782-23-0 | C17H11ClF3N3O2 | 381.741 |
—— | 2-[4-(4-chlorophenoxy)-2-(trifluoromethyl)phenyl]-2-methyloxirane | 1417782-29-6 | C16H12ClF3O2 | 328.718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2-[4-(4-chlorophenoxy)-2-(trifluoromethyl)phenyl]-2-methoxy-propyl]-1,2,4-triazole | 1417782-11-6 | C19H17ClF3N3O2 | 411.811 |
—— | 1-[2-allyloxy-2-[4-(4-chlorophenoxy)-2-(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yl]-1,2,4-triazole | 1417782-19-4 | C21H19ClF3N3O2 | 437.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