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氯溴虫腈 | 890929-78-9

中文名称
氯溴虫腈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romo-1-((2-chloroethoxy)methyl)-2-(4-chloro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chloro-chlorfenapyr;4-Bromo-1-((2-chloroethoxy)methyl)-2-(4-chloro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4-bromo-1-(2-chloroethoxymethyl)-2-(4-chloro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氯溴虫腈化学式
CAS
890929-78-9
化学式
C15H10BrCl2F3N2O
mdl
——
分子量
442.062
InChiKey
YONUBPIVDMZPF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8.7±45.0 °C(Predicted)
  • 密度:
    1.59±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氯溴虫腈外观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在109.5至110.0°C之间。该物质易溶于丙酮、乙醚、二甲苯和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蒸馏水。它对光和热具有稳定性。

作用机理 氯溴虫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本身不具备直接的毒杀效果。昆虫通过取食或接触后,在体内经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实际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主要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干扰其能量合成过程,从而导致细胞因缺乏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施药后,害虫的活动会减弱,出现斑点并逐渐变色,最终失去活力、昏迷直至死亡。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溴虫腈双氧水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 为溶剂, 生成 4-bromo-2-(4-chlorophenyl)-1-((2-(methylsulfinyl)ethoxy)meth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insecticidal and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2-arylpyrroles
    摘要:
    为了寻找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新型2-芳基吡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2-芳基吡咯衍生物,并通过1H和13C NMR波谱、MS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估了它们对鳞翅目害虫(如粘虫)的杀虫活性和对螨类(如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具有优异的杀虫和杀螨活性。例如,4-溴-1-((氯甲氧基)甲基)-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a),4-溴-2-(4-氯苯基)-1-((2-氟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d)表现出对粘虫的杀虫活性,而4-溴-2-(4-氯苯基)-1-((异丙氧甲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7d)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它们的活性均优于氯芬普司,后者是唯一已商业化的2-芳基吡咯类新化学品成员。
    DOI:
    10.1007/s11426-012-4733-4
  • 作为产物:
    描述:
    2-(4-氯苯基)-5-(三氟甲基)-1H-吡咯-3-甲腈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0.75h, 生成 氯溴虫腈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insecticidal and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2-arylpyrroles
    摘要:
    为了寻找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新型2-芳基吡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2-芳基吡咯衍生物,并通过1H和13C NMR波谱、MS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估了它们对鳞翅目害虫(如粘虫)的杀虫活性和对螨类(如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具有优异的杀虫和杀螨活性。例如,4-溴-1-((氯甲氧基)甲基)-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a),4-溴-2-(4-氯苯基)-1-((2-氟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d)表现出对粘虫的杀虫活性,而4-溴-2-(4-氯苯基)-1-((异丙氧甲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7d)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它们的活性均优于氯芬普司,后者是唯一已商业化的2-芳基吡咯类新化学品成员。
    DOI:
    10.1007/s11426-012-473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钉螺药物中的 应用
    申请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公开号:CN1090068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本发明涉及一种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钉螺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提供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并以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制备成杀螺剂,杀螺剂形态为悬浮剂、乳剂、微乳剂,应用于钉螺杀灭。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作为杀螺剂活性成分时,浸杀的使用量为0.1mg/L‑10.00mg/L,浸杀时间为24h‑72h;喷洒的使用量为1g/m2‑10g/m2,作用时间为3d‑7d。通过实验证实,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对钉螺有杀灭活性,且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于现有杀螺药物氯硝柳胺,可以制备成杀螺制剂应用于血吸虫病防治领域。
  • 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双脐螺药物中 的应用
    申请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公开号:CN10900682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本发明涉及一种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具体提供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并以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制备成杀螺剂,杀螺剂形态为悬浮剂、乳剂、微乳剂,应用于双脐螺杀灭。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作为杀螺剂活性成分时,浸杀的使用量为0.5mg/L‑10.00mg/L,浸杀时间为24h‑72h。通过实验证实,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对双脐螺有杀灭活性,且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于现有杀螺药物氯硝柳胺,可以制备成杀螺制剂应用于血吸虫病防治领域。
  • Synthesis, insecticidal and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2-arylpyrroles
    作者:AiPing Liu、Ming Tang、ShuYing Yu、XingPing Liu、XiaoGuang Wang、Hui Pei、DaoXin Wu、Li Hu、XiaoMing Ou、MingZhi Huang
    DOI:10.1007/s11426-012-4733-4
    日期:2013.1
    To search for novel 2-arylpyrroles with unique biological activities, a series of novel 2-arylpyrrol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MS spectrometr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ir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Lepidopteran pests (e.g. Mythimna separata) and acar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mites (e.g. Tetranychus urticae)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bioassays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se title compounds exhibited excellent insecticidal and acaricida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4-bromo-1-((chloromethoxy)methyl)-2-(4-chloro 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6a), 4-bromo-2-(4-chlorophenyl)-1-((2-fluoroethoxy)-methyl)-5-(trifluoro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6d) showed insecticidal activity against Mythimna separata and 4-bromo-2-(4-chlorophenyl)-1-((isopropoxymethoxy)methyl)-5-(trifluoro methyl)pyrrole-3-carbonitrile (7d) showed aca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urticae. They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Chlorfenapyr, which has been the only commercialized member of a new class of chemicals of 2-arylpyrroles.
    为了寻找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新型2-芳基吡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2-芳基吡咯衍生物,并通过1H和13C NMR波谱、MS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估了它们对鳞翅目害虫(如粘虫)的杀虫活性和对螨类(如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具有优异的杀虫和杀螨活性。例如,4-溴-1-((氯甲氧基)甲基)-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a),4-溴-2-(4-氯苯基)-1-((2-氟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6d)表现出对粘虫的杀虫活性,而4-溴-2-(4-氯苯基)-1-((异丙氧甲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7d)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杀螨活性。它们的活性均优于氯芬普司,后者是唯一已商业化的2-芳基吡咯类新化学品成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