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氰化四丁基铵 | 10442-39-4

中文名称
氰化四丁基铵
中文别名
氰化四丁基胺
英文名称
tetra-n-butylammonium cyanide
英文别名
tetrabutylammonium cyanide;TBACN;TBAC;tetrabutylazanium;cyanide
氰化四丁基铵化学式
CAS
10442-39-4
化学式
CN*C16H36N
mdl
MFCD00043221
分子量
268.486
InChiKey
KRRBFUJMQBDDP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9-92 °C(lit.)
  • 溶解度:
    甲醇(微溶)、水(微溶)
  • 稳定性/保质期:
    <b> <p></p> </b>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41
  • 拓扑面积:
    2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其他毒物 - 化学窒息剂
Other Poison - Chemical Asphyxiant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b)
  • 危险品标志:
    T+,N
  • 安全说明:
    S28,S29,S45,S60,S61,S7
  • 危险类别码:
    R26/27/28,R32,R50/5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690909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6.1(b)
  • 危险标志:
    GHS06,GHS0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PG 2
  • 危险性描述:
    H300,H310,H330,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64,P273,P280,P284,P301 + P310
  • 储存条件:
    室温

SDS

SDS:f27c7d1fd0331c7a8c3d8a496fa18270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氰化四丁基铵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1-Butanaminium, N,N,N-tributyl-, cyanide (1:1)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2)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2)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1)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1)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防护服。
P284 戴呼吸防护装置。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0 如果在皮肤上: 仔细地用大量肥皂和水洗。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0 紧急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61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1 收集溢出物。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接触酸后即释放出剧毒气体。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Butanaminium, N,N,N-tributyl-, cyanide (1:1)
别名
: C16H36N.CN
分子式
: 268.4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Tetrabutylammonium cyanide
-
CAS 号 10442-39-4
EC-编号 233-926-0
索引编号 006-007-00-5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症状包括头痛,眩晕,疲倦,肌肉乏力,磕睡,严重时会失去知觉。, 肺部刺激, 发绀,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干粉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不要用水冲洗。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贮存期间严禁与水接触。 不要存放在靠近酸的地方。
充气操作和储存 强烈地吸湿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Tetrabutylammoniu 10442-39-4 MAC 1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m cyanide 化学有害因素
备注 皮肤接触对曝光贡献
MAC 1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沉浸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0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 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 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结晶
颜色: 棕灰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85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268.5 g/l 在 20 °C - 完全溶解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避免接触:, 酸, 强氧化剂, 二氧化碳(CO2)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与水反应形成 - 氢氰酸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い込むと致死的となる。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果服入了可能会致死。
皮肤 通过皮肤迅速吸收。 如果通过皮肤被吸收了可能会致死。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症状包括头痛,眩晕,疲倦,肌肉乏力,磕睡,严重时会失去知觉。, 肺部刺激, 发绀,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811 国际海运危规: 2811 国际空运危规: 281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Tetrabutylammonium cyanid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Tetrabutylammonium cyanid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Tetrabutylammonium cyan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国际海运危规: 6.1 国际空运危规: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是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氰化四丁基胺在常温常压下为棕灰色结晶固体,能溶解于强极性有机溶剂,并且作为一种季铵盐也能溶于水。

用途

氰化四丁基胺是一种胺类衍生物,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制备方法

在具备搅拌装置和滴液漏斗的2L容量瓶中,加入二氯甲烷200ml、四丁基铵亚砜67.6g(200mmol),并搅拌。随后,在该溶液中加入4M NaOH水溶液50ml,继续搅拌。预先通过滴液漏斗将溶解在20ml水中10g氰化钠(204mmol)滴加至二氯甲烷溶液中,在室温(25℃)下搅拌30分钟。最后,将得到的悬浊液过滤,浓缩滤液以获得油状粗品,最终收获58.7g氰化四丁基胺。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氰化四丁基铵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0.0h, 生成 四丁基碘化铵
    参考文献:
    名称:
    Schmidpeter, Alfred; Zirzow, Karl-Heinz; Burget, Guenther, Chemische Berichte, 1984, vol. 117, # 5, p. 1695 - 1706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氰化钾四丁基硫酸氢铵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88%的产率得到氰化四丁基铵
    参考文献:
    名称:
    环金属化芳偶氮化合物。第4部分。来自环钯的1-芳基氮杂萘的邻-氰基-1-芳基氮杂萘和3-氨基-2-芳基苯并[ g ]吲唑。上与金属-芳烃σ键化合物第四通信†往最†往最
    摘要:
    取决于三苯基膦或1,2-双(二苯基膦基),环palpalated的1-芳基氮杂萘与四丁基氰化铵的反应可生成邻-氰基-1-芳基氮杂萘和3-氨基-芳基-苯并[g]吲唑。乙烷(DIPHOS)用于使双核Pd(II)络合物单体化。在与环己基异氰化物的类似插入反应中,形成相应的3-(N-环己基)-氨基吲唑。Pd(II)-异氰基络合物显示为该转化过程中可能的中间体。
    DOI:
    10.1002/hlca.19830660826
  • 作为试剂:
    描述:
    苄胺RuCl2(1,3-dimesityl-imidazolidin-2-yl)(PCy3)(=CHPh)六氟苯氰化四丁基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ethyl 4-(benzylcarbamoyl)-3-(trifluoromethyl)hex-5-enoate 、 (E)-ethyl 7-(benzylamino)-7-oxo-3-(trifluoromethyl)hept-5-enoate 、 ethyl 4-(benzylcarbamoyl)-3-(trifluoromethyl)hex-5-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化物催化的甲硅烷基酰胺与 CF3-丙烯酸酯的交叉偶联:获得高度功能化的三氟甲基化和四元氟化分子结构
    摘要:
    在氟离子介导下,进行了非氟化和氟化甲硅烷基丁酰胺与β-CF 3 α,β-不饱和酯的直接且简单的催化偶联。该转化以优异的产率进行,提供了新的、高度官能化的三氟甲基化和四氟化产物。
    DOI:
    10.1021/acs.orglett.4c018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ilinopyridine–metal complexes for the selective chromogenic sensing of cyanide anion
    作者:Beatriz Lozano-Torres、M. Dolores Marcos、Teresa Pardo、Félix Sancenón、Ramón Martínez-Máñez、Knut Rurack
    DOI:10.1080/00958972.2018.1434719
    日期:2018.3.19
    with anions. Of all the anions tested, only cyanide was able to induce the bleaching of the yellow 1·Fe(III) complex solution. This bleaching wa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1·Fe(III)-CN complex that restored, to some extent, the optical features of the free probe allowing the chromogenic sensing of cyanide. Besides, 1·Fe(III) complex was used to detect cyanide in acetonitrile-water 90:10 v/v mixtures
    摘要 探针 1 包含一个苯胺基吡啶发色团和一个氮杂-氧杂大环亚基,在乙腈中呈现出一个以 340 nm 为中心的吸收带。Fe(III)、Cr(III) 和 Hg(II) 的添加诱导了 430 nm 处新吸收带的生长(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而在 Cu(II)、Zn(II) ) 和 Pb(II),观察到不太明显的变化。添加 Fe(III)、Cr(III) 和 Hg(II) 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归因于与探针 1 形成 1:1 化学计量配合物。 Fe(III)、Cr(III) 和 Hg( II) 1 的吡啶片段引起电荷转移特性的增强,伴随着显着的红移,这反映在从无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中。探针 1 和 Fe(III) 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与阴离子相互作用时受到调节。在所有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氰化物能够引起黄色 1·Fe(III) 络合物溶液的漂白。这种漂白归因于 1·Fe(III)-CN 络合物的形
  • [EN] SULFONAMIDE COMPOUNDS HAVING TRPM8 ANTAGONISTIC ACTIVITY<br/>[FR] COMPOSÉS SULFONAMIDES AYANT UNE ACTIVITÉ D'ANTAGONISTE DE TRPM8
    申请人:MITSUBISHI TANABE PHARMA CORP
    公开号:WO2012124825A1
    公开(公告)日:2012-09-20
    Sulfonamide compounds having TRPM8 antagonistic activity are provided. A sulfonamide compound of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or a prodrug thereof: (I) wherein Ring A is bicyclic aromatic heterocycle comprised of (a) pyridine is condensed with benzene; or (b) pyridine is condensed with monocyclic aromatic heterocycle, and Ring A binds to a sulfonylamino moiety on a carbon atom adjacent to a nitrogen atom of the pyridine ring constituting Ring A, Ring B is (a) monocyclic or bi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b) monocyclic or bicyclic alicyclic hydrocarbon; (c) monocyclic or bicyclic aromatic heterocycle; or (d) monocyclic or bicyclic non-aromatic heterocycle, Ring C is (a) benzene; or (b) monocyclic aromatic heterocycle, and other symbols are the same as defi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提供具有TRPM8拮抗活性的磺胺类化合物。公式(I)的磺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I)其中环A是由(a)吡啶与苯环融合;或(b)吡啶与单环芳香杂环融合而成的双环芳香杂环,环A与构成环A的吡啶环上的氮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磺酰氨基团结合,环B是(a)单环或双环芳香烃;(b)单环或双环脂环烃;(c)单环或双环芳香杂环;或(d)单环或双环非芳香杂环,环C是(a)苯环;或(b)单环芳香杂环,其他符号与规范中定义的相同。
  • ANTI-B7-H3 ANTIBODIES AND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申请人:AbbVie Inc.
    公开号:US20170355769A1
    公开(公告)日:2017-12-14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B7 homology 3 protein (B7-H3) antibodies and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s), includ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id antibodies and ADCs.
    这项发明涉及B7同源物3蛋白(B7-H3)抗体和抗体药物结合物(ADCs),包括使用所述抗体和ADCs的组合物和方法。
  • Diamine derivatives
    申请人:Ohta Toshiharu
    公开号:US20050020645A1
    公开(公告)日:2005-01-27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the general formula (1): Q 1 -Q 2 -T 0 -N(R 1 )-Q 3 -N(R 2 )-T 1 -Q 4 (1) wherein R 1 and R 2 are hydrogen atoms or the like; Q 1 is a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5- or 6-membered cyclic hydrocarbon group which may be substituted, or the like; Q 2 is a single bond or the like; Q 3 is a group in which Q 5 is an alkylene group having 1 to 8 carbon atoms, or the like; and T 0 and T 1 are carbonyl groups or the like; a salt thereof, a solvate thereof, or an N-oxide thereof. The compound is useful as an agent for preventing and/or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embolism,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ina pectoris, pulmonary infarction, pulmonary embolism, Buerger's diseas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 thrombus formation after valve or joint replacement, thrombus formation and reocclusion after angioplasty,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thrombus formation dur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or blood clotting upon blood drawing.
    通用式(1)表示的化合物: Q1-Q2-T0-N(R1)-Q3-N(R2)-T1-Q4(1) 其中R1和R2是氢原子或类似物;Q1是饱和或不饱和的、5-或6-成员环烃基,可以被取代,或类似物;Q2是单键或类似物;Q3是一个基团,其中Q5是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或类似物;T0和T1是羰基团或类似物;其盐、溶剂合物或N-氧化物。 该化合物可用作预防和/或治疗脑梗死、脑栓塞、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梗死、肺栓塞、布尔格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瓣膜或关节置换后的血栓形成、血管成形术后的血栓形成和再闭塞、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体外循环期间的血栓形成,或抽血时的血液凝结。
  • [EN] METHODS OF TREATING CANCER<br/>[FR] MÉTHODES DE TRAITEMENT DU CANCER
    申请人:ARIAGEN INC
    公开号:WO2020106695A1
    公开(公告)日:2020-05-28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methods of treating cancer in a pati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 inhibitor of an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 and an indole compound or its phosphate derivative.
    本公开涉及使用免疫检查点蛋白抑制剂和吲哚化合物或其磷酸盐衍生物的组合来治疗患者的癌症方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N-(2-甲基丙-2-烯-1-基)乙烷-1,2-二胺) (4-(苄氧基)-2-(哌啶-1-基)吡啶咪丁-5-基)硼酸 (11-巯基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鼠立死 鹿花菌素 鲸蜡醇硫酸酯DEA盐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基胺氢氟酸盐 鲸蜡基二甲胺盐酸盐 高苯丙氨醇 高箱鲀毒素 高氯酸5-(二甲氨基)-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2-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氯-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6-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丙烯酰基氧基)-N,N,N-三甲基乙铵 马诺地尔 马来酸氢十八烷酯 马来酸噻吗洛尔EP杂质C 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倍他司汀 顺式环己烷-1,3-二胺盐酸盐 顺式氯化锆二乙腈 顺式吡咯烷-3,4-二醇盐酸盐 顺式双(3-甲氧基丙腈)二氯铂(II) 顺式3,4-二氟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1-甲基环丙烷1,2-二腈 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氨-环己胺合铂 顺式-二抗坏血酸(外消旋-1,2-二氨基环己烷)铂(II)水合物 顺式-N,2-二甲基环己胺 顺式-4-甲氧基-环己胺盐酸盐 顺式-4-环己烯-1.2-二胺 顺式-4-氨基-2,2,2-三氟乙酸环己酯 顺式-2-甲基环己胺 顺式-2-(苯基氨基)环己醇 顺式-2-(氨基甲基)-1-苯基环丙烷羧酸盐酸盐 顺式-1,3-二氨基环戊烷 顺式-1,2-环戊烷二胺 顺式-1,2-环丁腈 顺式-1,2-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式--N,N'-二甲基-1,2-环己二胺 顺式-(R,S)-1,2-二氨基环己烷铂硫酸盐 顺式-(2-氨基-环戊基)-甲醇 顺-2-戊烯腈 顺-1,3-环己烷二胺 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顺-丙二腈 非那唑啉 靛酚钠盐 靛酚 霜霉威盐酸盐 霜脲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