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二(1-氮丙啶基)-3,6-二氯-2,5-环己二烯-1,4-二酮 | 7251-14-1

中文名称
2,5-二(1-氮丙啶基)-3,6-二氯-2,5-环己二烯-1,4-二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bis-aziridin-1-yl-3,6-dichloro-[1,4]benzoquinone
英文别名
2,5-Bis-aziridin-1-yl-3,6-dichlor-[1,4]benzochinon;3.6-Dichlor-2.5-bis-aethylenimino-benzochinon-(1.4);2,5-Dichlor-3,6-bis-ethylenimino-benzochinon-(1,4);3,6-Dichlor-2,5-bis-ethylenimino-benzochinon-(1,4);2,5-Dichlor-3,6-diethylenimino-benzochinon-(1,4);2,5-Cyclohexadiene-1,4-dione, 2,5-bis(1-aziridinyl)-3,6-dichloro-;2,5-bis(aziridin-1-yl)-3,6-dichlorocyclohexa-2,5-diene-1,4-dione
2,5-二(1-氮丙啶基)-3,6-二氯-2,5-环己二烯-1,4-二酮化学式
CAS
7251-14-1
化学式
C10H8Cl2N2O2
mdl
——
分子量
259.092
InChiKey
AIRALVUNWBGP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40.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SDS

SDS:48e7101a227a5303818e55487b4aadf9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结晶,熔点为186-186.5℃。

用途:作为亚胺醌的中间体。

生产方法:通过将2,3,5,6-四氯-1,4-苯醌与乙撑亚胺缩合制得。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二(1-氮丙啶基)-3,6-二氯-2,5-环己二烯-1,4-二酮乙酸乙酯 作用下, 生成 2,5-bis-aziridin-1-yl-3,6-dichloro-hydroqu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Über2,5-Bisäthylenimino-hydrochinon,eine carcinostatisch wirksame Verbindung
    摘要:
    在由苯醌和亚乙基亚胺合成2,5-双亚乙基氨基-苯醌的过程中,除所需的醌外,我们还分离出白色不溶性化合物作为主要产物:2,5-双亚乙基氨基-氢醌的内盐。我们认为该产品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因为从一系列氨基酚类化合物来看,似乎没有描述内部盐。因此,在其他胺中,三甲基亚胺,吡咯烷,二甲胺给出了预期的氨基醌;单独使用哌啶时,会形成大量的双哌啶子基对苯二酚,后者不是内部盐。萘醌与亚乙基亚胺反应,得到醌衍生物。对于C,C-二甲基亚乙基亚胺,也已分离出二取代的醌,而C-甲基亚乙基亚胺类似于亚乙基亚胺本身,
    DOI:
    10.1002/hlca.1955038062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DE963153
    摘要:
    公开号: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tersen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1955, vol. 67, p. 217,219
    作者:Petersen et al.
    DOI:——
    日期:——
  • Lidaks et al., Latvijas PSR Zinatnu Akademijas Vestis, 1959, # 1, p. 87,88
    作者:Lidaks et al.
    DOI:——
    日期:——
  • DE967793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Gauss; Petersen, Angewandte Chemie, 1957, vol. 69, p. 252,256
    作者:Gauss、Petersen
    DOI:——
    日期:——
  • Makarowa; Berlin,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59, vol. 29, p. 3959; engl. Ausg. S. 3919
    作者:Makarowa、Berli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