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tetrakis[(4-bromophenoxy)methyl]methane
tetrakis[(4-bromophenoxy)methyl]methane | 502187-29-3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苯类化合物
-
苯酚醚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kis[(4-bromophenoxy)methyl]methane
英文别名
1-bromo-4-[3-(4-bromophenoxy)-2,2-bis[(4-bromophenoxy)methyl]propoxy]benzene;1-bromo-4-(3-(4-bromophenoxy)-2,2-bis((4-bromophenoxy)methyl)propyloxy)benzene;1,3-bis-(4-bromo-phenoxy)-2,2-bis-(4-bromo-phenoxymethyl)-propane;1,3-Bis-(4-brom-phenoxy)-2,2-bis-(4-brom-phenoxymethyl)-propan;Tetrakis-[(4-brom-phenoxy)-methyl]-methan
CAS
502187-29-3
化学式
C
29
H
24
Br
4
O
4
mdl
——
分子量
756.123
InChiKey
PINQRAZOWDAWB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熔点:
153-154 °C(Solv: benzene (71-43-2); hexane (110-54-3))
沸点:
711.2±55.0 °C(Predicted)
密度:
1.68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8
重原子数:
37
可旋转键数:
12
环数:
4.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拓扑面积:
36.9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2,2-bis(phenoxymethyl)propane-1,3-diyl)bis(oxy))dibenzene
2209-94-1
C
29
H
28
O
4
440.539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4-[3-(4-Boronophenoxy)-2,2-bis[(4-boronophenoxy)methyl]propoxy]phenyl]boronic acid
678187-39-8
C
29
H
32
B
4
O
12
615.81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kis[(4-bromophenoxy)methyl]methane
在
sodium hydroxide
、
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2.33h, 生成
[4-[3-(4-Boronophenoxy)-2,2-bis[(4-boronophenoxy)methyl]propoxy]phenyl]boron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构造学。由季戊四醇四苯基醚衍生物构建的多孔氢键网络
摘要:
季戊四醇四苯基醚(5)的对称四臂几何结构使其成为构建复杂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的宝贵起点。尤其是,它提供了一个核心,可以在该核心上连接有吸引力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多个位点,从而生成易于通过缔合形成复杂网络的化合物。为了促进以这种方式利用季戊四醇四苯基醚核,我们已经通过有效的方法制备了20多种新的衍生物。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化合物3和4,其结合有连接到季戊四醇四苯基醚核的间位和对位的四个二氨基三嗪基团。化合物3和来自DMSO /二恶烷的4通过根据公认的基序通过二氨基三嗪基团的氢键键合来引导,从而产生三维网络。在形成这些网络时,化合物3的每个分子与其他六个分子总共形成12个氢键,而化合物4的每个分子与其他四个分子总共形成16个氢键。这两个网络都是高度多孔的,并定义了重要的相互连接的渠道以包含来宾。在化合物3和4的晶体中,来宾可访问的交易量的比例分别为66%和57%。在两种情况下,季戊四醇四苯基醚核
DOI:
10.1021/jo035311h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醇-2-氯碳酸酯(2:1)
在
二硫化碳
、
乙醇
、
溴
作用下, 生成
tetrakis[(4-bromophenoxy)methyl]m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Backer; Dijken,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36, vol. 55, p. 22,2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四(4-三唑苯基)季戊四醚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
天津师范大学
公开号:
CN104262271B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4-三唑苯基)季戊四醚单晶及其制备方法,它是采用“一锅法”,即对
溴苯
基季戊四醚,三唑,
碳酸
钾
和
氧化铜
加热来制备该有机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制备的单晶可以应用在超分子
化学
及阻燃剂方面的研究领域。
季戊四醇四三唑三氟磺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
天津师范大学
公开号:
CN10564654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本发明公开了
季戊四醇
四三唑三
氟磺酸
铜
配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结构:[Cu4(L)3(
DMF
)4]F8,其中,L=1-(4-(3-(4-(
1H-1,2,4-三唑
-1-基)苯氧基)-2,2-二((4-(
1H-1,2,4-三唑
-1-基)苯氧基)甲基)丙氧基)苯基)-
1H-1,2,4-三唑
;
DMF
=N,Nˊ-二甲基甲酰胺。同时还公开了单晶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常温挥发法,即L和
CuF2
在
CHCl3
、CH3OH、
水
和
DMF
的混合溶剂中搅拌半小时后过滤,滤液常温挥发两周后得到适合X-射线单晶衍射的蓝色块状晶体。其中,L: 的摩尔比为1:1。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
季戊四醇
四三唑三
氟磺酸
铜
配合物单晶作为潜在荧光材料在检测
染料
或发光剂的吸附量方面的应用。
季戊四醇四三氮唑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
天津师范大学
公开号:
CN104311496B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3-(4-(
1H-1,2,4-三氮唑
-1-基)苯氧基)-2,2-二((4-(
1H-1,2,4-三氮唑
-1-基)苯氧基)甲基)丙基氧基)苯基)-
1H-1,2,4-三氮唑
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三步法”,即分别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四
对甲苯磺酸
季戊四醇
酯、取代反应合成1-
溴
-4-(3-(4-
溴苯
氧基)-2,2-二((4-
溴苯
氧基)甲基)丙基氧基)苯,再采用“一锅法”得到1-(4-(3-(4-(
1H-1,2,4-三氮唑
-1-基)苯氧基)-2,2-二((4-(
1H-1,2,4-三氮唑
-1-基)苯氧基)甲基)丙基氧基)苯基)-
1H-1,2,4-三氮唑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制备的单晶化合物可以用在光电材料特别是
染料
及发光剂方面的应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3-(p-tert.butyl-phenyl)-2-isopropyl-propionaldehyde
下一个:methyl 5-methyl-4-oxo-2-thiophen-2-yl-3H-thieno[2,3-d]pyrimidine-6-carboxy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