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
溴芬酸钠(Bromfenac Sodium)由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研发,是一种用于眼科的非甾体抗炎药。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镇痛作用和安全性。它于2000年在日本上市,并分别在2005年和2009年进入美国和中国市场。
作为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溴芬酸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备卓越的特性:既是一种强效抗炎药,又能渗透眼部组织,延长作用时间。其抗炎效果是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10倍,并且每天仅需给药2次(相比之下,其他药物可能需要4次),使用更为便捷,患者的依从性更高。
药理作用
溴芬酸钠是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X-2,阻止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外眼部及前眼部的炎症性疾病,如眼睑炎、结膜炎、巩膜炎以及术后炎症等。溴芬酸钠滴眼液具有强大的抗炎活性和高亲脂性,能够促进眼组织快速吸收,作用持久,且耐受性好。
生物活性
Bromfenac Sodium(AHR 10282R)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和2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
靶点
体外研究
在体外实验中,Bromfenac (90 μg/mL;48 h) 能有效抑制 TGF-b1 诱导的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此外,在不同浓度下(30-90 μg/mL),Bromfenac 在 48 小时内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 FN、COL3、a-SMA 和 survivin 的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并降低 AKT、ERK1/2 及 GSK-3b-S9 的磷酸化。
体内研究
在小鼠的乙酰胆碱收缩实验中,Bromfenac(溴芬酸钠)口服给药后,其效果分别比 zomepirac 和 suprofen 有效 3.7、6.5、2.9 倍和 3.4、6.6、44.2 倍。此外,在狗体内,Bromfenac 口服给药可更好地阻断疼痛对缓激肽的应答,效果比 zomepirac 高出约 5.8 倍。Bromfenac 还表现出比 indometacin 更强的抑制牛精囊、兔子子宫和兔肾髓质微粒体中前列腺素 E2 和 F2α 的生成的效果(6.1~32.8 倍)。在小鼠体内,Bromfenac 口服给药可有效抑制严重的(7.5-20 倍)及慢性(3.8 倍)炎症。体内实验还显示,Bromfenac (1 mg/kg, i.v.)经大鼠胆汁代谢后生成一个异常结合物——bromfenac N-葡萄糖苷。此外,在疼痛的小鼠模型中,Bromfenac 的快速起效活性(20 分钟内)可持续至少 4 小时;而在有炎症的大鼠模型中(角叉菜胶足部水肿),其抗炎活性可持续长达 24 小时。研究进一步发现,口服给药后,Bromfenac 在小鼠体内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为 20 分钟,在大鼠体内则为 3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