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hashenoside II | 138614-6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hashenoside II
英文别名
(2S,3R,4S,5S,6R)-2-(2-hydroxy-3-methoxy-5-prop-2-enylphenoxy)-6-[[(2S,3R,4S,5S)-3,4,5-trihydroxyoxan-2-yl]oxymethyl]oxane-3,4,5-triol
Shashenoside II化学式
CAS
138614-63-8
化学式
C21H30O12
mdl
——
分子量
474.462
InChiKey
CQJGQAIBCUHQAS-GCOYAWI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188
  • 氢给体数:
    7
  • 氢受体数:
    1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hashenoside II盐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5-Hydroxyeug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Roots of Adenophora tetraphylla Collected in Heilongjiang, China.
    摘要:
    四叶白头翁(Adenophora tetraphylla,又名A. triphylla,桔梗科)是传统中药“沙参”的来源。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离出三种新的酚糖苷,分别称为沙参苷 I、II 和 III (2-4),以及西林苷 (1)、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亚油酸和硬脂酸甲酯。2、3 和 4 的常见糖苷被确定为 3-甲氧基-5-(2'-丙烯基)-1,2-苯二酚 [=1-O-甲基-5-(2'-丙烯基)-焦性没食子酚=6-羟基丁香酚,6],2 和 3 的结构分别被阐明为 2,3-二-O-β-吡喃葡萄糖苷和 3-O-α-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沙参苷 III (4) 被确定为 3 的 2-O-β-吡喃葡萄糖苷。在根中未发现皂苷。
    DOI:
    10.1248/cpb.39.2440
  • 作为产物:
    描述:
    Shashenoside III硫酸 作用下, 反应 3.0h, 生成 Shashenoside II
    参考文献:
    名称:
    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Roots of Adenophora tetraphylla Collected in Heilongjiang, China.
    摘要:
    四叶白头翁(Adenophora tetraphylla,又名A. triphylla,桔梗科)是传统中药“沙参”的来源。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离出三种新的酚糖苷,分别称为沙参苷 I、II 和 III (2-4),以及西林苷 (1)、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亚油酸和硬脂酸甲酯。2、3 和 4 的常见糖苷被确定为 3-甲氧基-5-(2'-丙烯基)-1,2-苯二酚 [=1-O-甲基-5-(2'-丙烯基)-焦性没食子酚=6-羟基丁香酚,6],2 和 3 的结构分别被阐明为 2,3-二-O-β-吡喃葡萄糖苷和 3-O-α-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沙参苷 III (4) 被确定为 3 的 2-O-β-吡喃葡萄糖苷。在根中未发现皂苷。
    DOI:
    10.1248/cpb.39.24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enolic Glycosides from Roots of Adenophora tetraphylla Collected in Heilongjiang, China.
    作者:Hai-Xue KUANG、Chun-Jie SHAO、Ryoji KASAI、Kazuhiro OHTANI、Zhen-Kun TIAN、Jing-Da XU、Osamu TANAKA
    DOI:10.1248/cpb.39.2440
    日期:——
    Adenophora tetraphylla (=A. triphylla, Campanulaceae) is a sour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shen". From the roots of this plant, three new phenolic glycosides, called shashenosides I, II and III (2-4) were isolated together with siringinoside (1), β-sitosteryl-β-D-glucoside, linoleic acid and methyl stearate. The common aglycone of 2, 3 and 4 was identified as 3-methoxy-5-(2'-propenyl)-1, 2-benzenediol [=1-O-methyl-5-(2'-propenyl)-pyrogallol=6-hydroxyeugenol, 6], and the structures of 2 and 3 were elucidated as 2, 3-di-O-β-glucopyranoside and 3-O-α-arabi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 of 6, respectively. Shashenoside III (4) was formulated as 2-O-β-glucopyranoside of 3. No saponin was found in the roots.
    四叶白头翁(Adenophora tetraphylla,又名A. triphylla,桔梗科)是传统中药“沙参”的来源。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离出三种新的酚糖苷,分别称为沙参苷 I、II 和 III (2-4),以及西林苷 (1)、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亚油酸和硬脂酸甲酯。2、3 和 4 的常见糖苷被确定为 3-甲氧基-5-(2'-丙烯基)-1,2-苯二酚 [=1-O-甲基-5-(2'-丙烯基)-焦性没食子酚=6-羟基丁香酚,6],2 和 3 的结构分别被阐明为 2,3-二-O-β-吡喃葡萄糖苷和 3-O-α-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沙参苷 III (4) 被确定为 3 的 2-O-β-吡喃葡萄糖苷。在根中未发现皂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