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 | 1001057-0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
英文别名
(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N-[(2-bromo-5-nitrophenyl)methyl]-N-ethylethanamine
(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化学式
CAS
1001057-06-2
化学式
C11H15BrN2O2
mdl
——
分子量
287.156
InChiKey
WPJBXCNFKXICQ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9-40 °C
  • 沸点:
    338.0±27.0 °C(Predicted)
  • 密度:
    1.38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4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盐酸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69%的产率得到4-bromo-3-(diethylaminomethyl)phen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铃木-宫浦交叉偶联反应是合成一些新的4'-芳基和烷基取代的氨二喹和氨吡咯啉的关键步骤
    摘要:
    提出了使用Csp 2 –Csp 2和Csp 2 –Csp 3 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一些新的4-氨基喹啉喹抗疟药物的通用方法。所提出的策略允许合成26种新的氨二喹(AQ)和氨吡咯喹(ApQ)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构成了新文库开发的基础,该文库的设计目的是获得不仅具有改进的抗疟疾活性,而且还具有潜在毒性代谢产物对生物活化的更好稳定性的衍生物。
    DOI:
    10.1016/j.tet.2007.08.115
  • 作为产物:
    描述:
    2-bromo-5-nitrobenzylamine溴乙烷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84%的产率得到(2-bromo-5-nitrobenzyl)di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铃木-宫浦交叉偶联反应是合成一些新的4'-芳基和烷基取代的氨二喹和氨吡咯啉的关键步骤
    摘要:
    提出了使用Csp 2 –Csp 2和Csp 2 –Csp 3 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一些新的4-氨基喹啉喹抗疟药物的通用方法。所提出的策略允许合成26种新的氨二喹(AQ)和氨吡咯喹(ApQ)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构成了新文库开发的基础,该文库的设计目的是获得不仅具有改进的抗疟疾活性,而且还具有潜在毒性代谢产物对生物活化的更好稳定性的衍生物。
    DOI:
    10.1016/j.tet.2007.08.1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otassium Trimethylsilanolate Enables Rapid, Homogeneous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of Boronic Esters
    作者:Connor P. Delaney、Vincent M. Kassel、Scott E. Denmark
    DOI:10.1021/acscatal.9b04353
    日期:2020.1.3
    Herein, a mild and operationally simple method for the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of boronic esters is described. Central to this advance is the use of the organic-soluble base, potassium trimethylsilanolate, which allows for a homogeneous, anhydrous cross-coupling. The coupling proceeds at a rapid rate, often furnishing products in quantitative yield in less than 5 min. By applying this method
    在此,描述了一种温和且操作简单的硼酸酯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方法。这一进步的中心是有机可溶性碱三甲基硅烷醇钾的使用,它可以实现均匀,无水的交叉偶联。偶联以快速的速度进行,通常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提供定量产量的产品。通过应用该方法,对于三个发表的反应,观察到反应时间减少了> 10倍,这需要> 48小时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转化率。
  •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as the key step for the synthesis of some new 4′-aryl and alkyl substituted analogues of amodiaquine and amopyroquine
    作者:Emilia Paunescu、Nicolas Matuszak、Patricia Melnyk
    DOI:10.1016/j.tet.2007.08.115
    日期:2007.12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some new 4-aminoquinoquinoline antimalarial drugs, using Csp2–Csp2 and Csp2–Csp3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as a key step,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strategy allowed the synthesis of 26 new amodiaquine (AQ) and amopyroquine (ApQ) derivatives. These new compounds constitute the b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library, designed in order to obtain
    提出了使用Csp 2 –Csp 2和Csp 2 –Csp 3 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一些新的4-氨基喹啉喹抗疟药物的通用方法。所提出的策略允许合成26种新的氨二喹(AQ)和氨吡咯喹(ApQ)衍生物。这些新化合物构成了新文库开发的基础,该文库的设计目的是获得不仅具有改进的抗疟疾活性,而且还具有潜在毒性代谢产物对生物活化的更好稳定性的衍生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