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苄基吡咯烷(4),特别是
氘标记的4的类似物与
氰化物离子存在下的兔肝微粒体制剂的孵育导致了1-苄基-
2-氰基吡咯烷(13),顺式和反式-1的表征-苄基-2,5-二
氰基
吡咯烷(分别为14a和14b)和1-苄基-5-
氰基-
2-吡咯烷酮(15)。认为胺的
氰基加合物是由
氰化物离子对代谢产生的亚
胺类物质的亲核攻击产生的。
氰基内酰胺可以通过二
氰基化合物的混合功能氧化来制备。rabbit标记的
1-苄基吡咯烷与兔肝微粒体制剂的孵育导致烟酰胺
腺嘌呤二核苷酸
磷酸酯的依赖性
烟碱减少,从而使标记掺入从孵育后分离的大分子级分中。尽管掺入
水平比形成的
氰基加合物的
水平低,但与报道的其他代谢活化细胞毒性剂的
水平相当。尝试确定可能的
芳烃氧化物重排产物1-(
4-羟基苄基)
吡咯烷(24)为4的代谢物,但未成功。结果促使我们推测代谢产生的
亚胺离子能够使存在于微粒体大分子上的亲核官能团烷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