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dium but-2-ynoate | 1071-3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dium but-2-ynoate
英文别名
sodium 2-butynoate;but-2-ynoic acid ; sodium-compound;But-2-insaeure; Natrium-Verbindung;sodium tetrolate;Sodium;but-2-ynoate
sodium but-2-ynoate化学式
CAS
1071-35-8
化学式
C4H3O2*Na
mdl
——
分子量
106.056
InChiKey
JLSMWAKFKRCDDC-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4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40.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odium but-2-ynoate喹啉 、 Pd-BaSO4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20.0 ℃ 、121.6 kPa 条件下, 反应 2.0h, 生成 异巴豆酸
    参考文献:
    名称:
    PHIP 效应的检测使我们对催化氢化过程中烯烃异构化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摘要:
    Rh 配合物催化的炔烃氢化产物的 1H NMR 光谱中的 PHIP(仲氢诱导极化)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形成的烯烃的顺反异构化是通过形成稳定的 σ 键合中间体而发生的。通过在金属中心可逆地添加氢分子。(©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8)
    DOI:
    10.1002/ejic.20080035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Pinner, Chemische Berichte, 1881, vol. 14, p. 1075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expected 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Aryl 3-Arylprop-2-ynoates: Formation of 3-(Diarylmethylidene)-2,3-dihydrofuran-2-ones
    作者:Vit Lellek、Hans-Jürgen Hansen
    DOI:10.1002/1522-2675(20011219)84:12<3548::aid-hlca3548>3.0.co;2-2
    日期:2001.12.19
    are the result of the well-known thermal Diels-Alder-type dimerization of 3 without rearrangement (cf. Scheme 7). At low concentration of 3 in decalin, the decrease of 3 follows up to ca. 20% conversion first-order kinetics (cf. Table 5),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a monomolecular rearrangement of 3. Moreover, heating the highly reactive 2,4,6-trimethylphenyl 3-(4-nitrophenyl)prop-2-ynonate (3f) in
    已经制备了许多芳基 3-芳基丙-2-炔酸酯 3(参见表 1 和方案 3-5)。与芳基丙-2-丙酸和丁-2-丙酸相比,3-芳基丙-2-丙酸 3(3b 除外)不会通过快速真空热解 (FVP) 重排为相应的环庚[b] furan-2(2H)-ones 2(参见方案 1 和 2)。然而,在熔化时,或在温度 >150° 的溶液中,化合物 3 立体有择地转化为二聚体 3-[(Z)-二芳基亚甲基]-2,3-二氢呋喃-2-酮 (Z)-11 和环状1,4-二芳基萘-2,3-二羧酸的酸酐12,也代表3的二聚体,通过从芳氧基部分损失一分子相应的苯酚而形成(参见方案6)。少量二芳基萘-2,3-二羧酸盐 13 伴随产品类型 (Z)-11 和 12,当 3 的热转变在熔融状态或溶液中 3 的高浓度下进行时(参见表 2 和表 4)。通过 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二氢呋喃酮 (Z)-11c 的结构(图 1)。二氢呋喃酮
  • Lespieau, Annales de Chimie (Cachan, France), 1897, vol. <7>11, p. 262
    作者:Lespieau
    DOI:——
    日期:——
  • Lagermark, Zhurnal Russkago Fiziko-Khimicheskago Obshchestva, 1880, vol. 12, p. 290
    作者:Lagermark
    DOI:——
    日期:——
  • Reactions of Ru(HCCHR)Cl(CO)(PPh3)2 with functionalized carboxylates. Crystal structure of Ru(HCCHPh)(O2CCHCHCHCHCH3)(CO)(PPh3)2
    作者:M.El Guaouzi、J. Ros、X. Solans、M. Font-Bardía
    DOI:10.1016/0020-1693(94)04319-q
    日期:1995.3
  • Pinner, Chemische Berichte, 1881, vol. 14, p. 1075
    作者:Pinn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