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isobutyl pimelate | 40775-1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isobutyl pimelate
英文别名
Pimelic acid, di(2-methylpropyl) ester;bis(2-methylpropyl) heptanedioate
diisobutyl pimelate化学式
CAS
40775-17-5
化学式
C15H28O4
mdl
——
分子量
272.385
InChiKey
XHJWIYQAARIEM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4.8±8.0 °C(Predicted)
  • 密度:
    0.959±0.06 g/cm3(Predicted)
  • 保留指数:
    1751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7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isobutyl pimelate三氯化铝potassium carbon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4.5h, 生成 2-allyl-2-carboisobutoxycyclohex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氢化硼非对映选择性还原环状β-酮酯的研究。第4部分:功能化环己酮衍生物的还原谱
    摘要:
    研究了在存在和不存在几种螯合剂的情况下,用氢化硼还原2-烯丙基-2-羰基烷氧基环己酮(3d - f),2-丙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g)和2-苄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h)。 。为了找到合适的解释还原过程中酮羰基面的非对映选择性的分子模型研究,使用半经验的PM3方法进行了分子建模,从而产生了反式-2-allyl-2-carboethoxycyclohexanol(6e)和cis -2-allyl-2 -通过使用廉价的硼氢化钠和四丁基铵,以非对映异构体形式过量存在的-碳乙氧基环己醇(7e)。
    DOI:
    10.1016/j.tet.2004.01.079
  • 作为产物:
    描述:
    庚二酸异丁醇硫酸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82%的产率得到diisobutyl pime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氢化硼非对映选择性还原环状β-酮酯的研究。第4部分:功能化环己酮衍生物的还原谱
    摘要:
    研究了在存在和不存在几种螯合剂的情况下,用氢化硼还原2-烯丙基-2-羰基烷氧基环己酮(3d - f),2-丙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g)和2-苄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h)。 。为了找到合适的解释还原过程中酮羰基面的非对映选择性的分子模型研究,使用半经验的PM3方法进行了分子建模,从而产生了反式-2-allyl-2-carboethoxycyclohexanol(6e)和cis -2-allyl-2 -通过使用廉价的硼氢化钠和四丁基铵,以非对映异构体形式过量存在的-碳乙氧基环己醇(7e)。
    DOI:
    10.1016/j.tet.2004.01.0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udies on dia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 of cyclic β-ketoesters with boron hydrides. Part 4: The reductive profile of functionalized cyclohexanone derivatives
    作者:Carlos A.M Fraga、Lis Helena P Teixeira、Carla Maria de S Menezes、Carlos Mauricio R Sant'Anna、Maria da Conceição K.V Ramos、Francisco R.de Aquino Neto、Eliezer J Barreiro
    DOI:10.1016/j.tet.2004.01.079
    日期:2004.3
    Reduction of 2-allyl-2-carboalkoxycyclohexanones (3d-f), 2-propyl-2-carboethoxycyclohexanone (3g) and 2-benzyl-2-carboethoxycyclohexanone (3h) with boron hydride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several chelating agents were studie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 using semiempirical PM3 method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explanation of the diastereoselection of ketone carbonyl faces during
    研究了在存在和不存在几种螯合剂的情况下,用氢化硼还原2-烯丙基-2-羰基烷氧基环己酮(3d - f),2-丙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g)和2-苄基-2-羰基乙氧基环己酮(3h)。 。为了找到合适的解释还原过程中酮羰基面的非对映选择性的分子模型研究,使用半经验的PM3方法进行了分子建模,从而产生了反式-2-allyl-2-carboethoxycyclohexanol(6e)和cis -2-allyl-2 -通过使用廉价的硼氢化钠和四丁基铵,以非对映异构体形式过量存在的-碳乙氧基环己醇(7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