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imidazolyl)-3,5-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 782479-6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imidazolyl)-3,5-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1-[3,5-Bis(imidazol-1-ylmethyl)phenyl]imidazole;1-[3,5-bis(imidazol-1-ylmethyl)phenyl]imidazole
1-(1-imidazolyl)-3,5-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化学式
CAS
782479-66-7
化学式
C17H16N6
mdl
——
分子量
304.354
InChiKey
AUGVTOSADBOKF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24.4±55.0 °C(Predicted)
  • 密度:
    1.2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53.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imidazolyl)-3,5-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甲醇 为溶剂, 生成 [Cd(1-(1-imidazolyl)-3,5-b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2](NO2)2*H2O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新型三脚架配体的铜(II)和镉(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阴离子交换性能
    摘要:
    四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Cu(3)2 ](ClO 4)2 ·0.67H 2 O(4),[Cu(3)2 ] [Cu(mal)2 ]·6H 2 O( MAL 2- = - OCOCH 2 COO - )(5),[CD(3)2 ](NO 3)2 ·H 2 O,(6)和[CD(3)(OAc)2 ]·6H 2 O(7),通过自组装 相应的金属盐和新型柔性三脚架 配体,1-(1-咪唑基)-3,5-双(咪唑-1-基甲基)苯(3)的结构由下式确定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复合体4具有2D网络结构,其中3显示两种不同的协调模式,其中3种充当三连接配体 另一个作为两个连接(桥接) 配体使用其两个灵活的手臂。配合物5具有无限的一维铰链结构,其中只有三个中的两个咪唑3个原子团与金属原子配位,而最后一个原子不配位。在配合物6和7中,金属中心全都是六坐标的。图6分别具有2D蜂窝,而图7具有2D网格网络结构。配体
    DOI:
    10.1039/b317043h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新型三脚架配体的铜(II)和镉(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阴离子交换性能
    摘要:
    四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Cu(3)2 ](ClO 4)2 ·0.67H 2 O(4),[Cu(3)2 ] [Cu(mal)2 ]·6H 2 O( MAL 2- = - OCOCH 2 COO - )(5),[CD(3)2 ](NO 3)2 ·H 2 O,(6)和[CD(3)(OAc)2 ]·6H 2 O(7),通过自组装 相应的金属盐和新型柔性三脚架 配体,1-(1-咪唑基)-3,5-双(咪唑-1-基甲基)苯(3)的结构由下式确定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复合体4具有2D网络结构,其中3显示两种不同的协调模式,其中3种充当三连接配体 另一个作为两个连接(桥接) 配体使用其两个灵活的手臂。配合物5具有无限的一维铰链结构,其中只有三个中的两个咪唑3个原子团与金属原子配位,而最后一个原子不配位。在配合物6和7中,金属中心全都是六坐标的。图6分别具有2D蜂窝,而图7具有2D网格网络结构。配体
    DOI:
    10.1039/b317043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copper(ii) complex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f copper(ii) sulfate pentahydrate with tripodal ligands
    作者:Wei Zhao、Jian Fan、You Song、Hiroyuki Kawaguchi、Taka-aki Okamura、Wei-Yin Sun、Norikazu Ueyama
    DOI:10.1039/b419418g
    日期:——
    Three nove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Cu(1)SO4]·H2O (4), [Cu2(2)2(SO4)24H2O (5) and [Cu(3)(H2O)]SO4·5.5H2O (6), were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CuSO4·5H2O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igands, which have different flexibility. 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Complex 4 has a 2D network structure with two types of
    三种新颖的属有机框架(MOF),[Cu(1)SO 4 ]·H 2 O(4),[Cu 2(2)2(SO 4)2 ]·4H 2 O(5)和[Cu(3)(H 2 O)] SO 4 ·5.5H 2 O(6),是通过CuSO 4 ·5H 2 O与相应的热反应制得的配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灵活性。合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由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配合物4具有包含两种类型的属环的2D网络结构。配合物5还具有2D网络结构,其中每个独立的2D图纸都包含两个子层,这些子层由C的氧原子桥接硫酸盐阴离子。配合物6具有2D褶皱结构,其中硫酸盐阴离子用作抗衡阴离子,与配合物4 (终止剂)和5 (桥键)中的阴离子不同。复合物的不同的结构4,5和6表示的有机性质配体极大地影响了组件的结构。的复合体的磁性行为5的复杂和阴离子交换性质6进行了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