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methoxyphenyl)sulfinyl)ethyl) trimethylsilane | 353243-8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methoxyphenyl)sulfinyl)ethyl) trimethylsilane
英文别名
3-methoxyphenyl 2-(trimethylsilyl)ethyl sulfoxide;2-(3-Methoxyphenyl)sulfinylethyl-trimethylsilane
(2-((3-methoxyphenyl)sulfinyl)ethyl) trimethylsilane化学式
CAS
353243-87-5
化学式
C12H20O2SSi
mdl
——
分子量
256.441
InChiKey
INXHEJLNRVXTC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苯丙醇(2-((3-methoxyphenyl)sulfinyl)ethyl) trimethylsilane磺酰氯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5h, 以68%的产率得到3-phenylpropyl 3-methoxybenzenesulf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的氧化断裂 - 烷烃、芳烃和高度取代的 1-链烯亚磺酰氯的途径
    摘要:
    概述了烷基、芳基和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基亚砜的制备,主要使用乙烯基三甲基硅烷或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磺酰氯 (5) 作为关键起始材料。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可以在氧化断裂条件下使用磺酰氯从许多亚砜上裂解下来,该反应代表了亚磺酰氯合成的新方案。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烷烃和芳烃亚磺酰氯 (3),但仅限于高度取代的乙烯基亚磺酰氯。具有减少的双键取代 (6, 7, 11) 的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会屈服于涉及双键氯化的反应。硅的 β 效应被用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在氧化裂解反应条件下诱导 CS 键断裂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的 β-硅原子所起的作用。事实上,硅原子是自我牺牲的,因为它将反应过程从通常的 α-碳氯化模式转移到氧化裂解之一,从而失去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整个反应需要硅原子通过超共轭提供电子密
    DOI:
    10.1002/1099-0690(200105)2001:9<1643::aid-ejoc1643>3.0.co;2-m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的氧化断裂 - 烷烃、芳烃和高度取代的 1-链烯亚磺酰氯的途径
    摘要:
    概述了烷基、芳基和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基亚砜的制备,主要使用乙烯基三甲基硅烷或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磺酰氯 (5) 作为关键起始材料。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可以在氧化断裂条件下使用磺酰氯从许多亚砜上裂解下来,该反应代表了亚磺酰氯合成的新方案。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烷烃和芳烃亚磺酰氯 (3),但仅限于高度取代的乙烯基亚磺酰氯。具有减少的双键取代 (6, 7, 11) 的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会屈服于涉及双键氯化的反应。硅的 β 效应被用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在氧化裂解反应条件下诱导 CS 键断裂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的 β-硅原子所起的作用。事实上,硅原子是自我牺牲的,因为它将反应过程从通常的 α-碳氯化模式转移到氧化裂解之一,从而失去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整个反应需要硅原子通过超共轭提供电子密
    DOI:
    10.1002/1099-0690(200105)2001:9<1643::aid-ejoc1643>3.0.co;2-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Catalyzed Arylation of Aryl Sulfenate Anions with Aryl Bromid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Synthesis of Diaryl Sulfoxides
    作者:Hui Jiang、Tiezheng Jia、Mengnan Zhang、Patrick J. Walsh
    DOI:10.1021/acs.orglett.6b00073
    日期:2016.3.4
    generated from aryl 2-(trimethylsilyl)ethyl sulfoxides and CsF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protocol is effective for the synthesis of diaryl sulfoxides and heteroaryl aryl sulfoxid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employing aryl bromides.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including those with acidic protons, are well tolerated.
    已开发了由芳基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和CsF生成的钯催化芳基亚磺酸根阴离子的芳基化反应。该方案对于在温和条件下使用芳基溴化物合成二芳基亚砜和杂芳基芳基亚砜是有效的。各种官能团,包括带有酸性质子的官能团,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Oxidative Fragmentations of 2-(Trimethylsilyl)ethyl Sulfoxides − Routes to Alkane-, Arene-, and Highly Substituted 1-Alkenesulfinyl Chlorides
    作者:Adrian L. Schwan、Rick R. Strickler、Robert Dunn-Dufault、Denis Brillon
    DOI:10.1002/1099-0690(200105)2001:9<1643::aid-ejoc1643>3.0.co;2-m
    日期:2001.5
    collection of alkyl, aryl, and 1-alkenyl 2-(trimethylsilyl)ethyl sulfoxides is outlined, using mostly vinyltrimethylsilane or 2-(trimethylsilyl)ethanesulfenyl chloride (5) as key starting materials. The 2-(trimethylsilyl)ethyl group can be cleaved from many of the sulfoxides under oxidative fragmentation conditions using sulfuryl chloride and the reaction represents a new protocol for sulfinyl chloride synthesis
    概述了烷基、芳基和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基亚砜的制备,主要使用乙烯基三甲基硅烷或 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磺酰氯 (5) 作为关键起始材料。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可以在氧化断裂条件下使用磺酰氯从许多亚砜上裂解下来,该反应代表了亚磺酰氯合成的新方案。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烷烃和芳烃亚磺酰氯 (3),但仅限于高度取代的乙烯基亚磺酰氯。具有减少的双键取代 (6, 7, 11) 的 1-烯基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亚砜会屈服于涉及双键氯化的反应。硅的 β 效应被用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在氧化裂解反应条件下诱导 CS 键断裂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解释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的 β-硅原子所起的作用。事实上,硅原子是自我牺牲的,因为它将反应过程从通常的 α-碳氯化模式转移到氧化裂解之一,从而失去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整个反应需要硅原子通过超共轭提供电子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