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学纯的形式合成了一系列 11 种手性掺杂剂,其具有源自 4,4'-二羟基-2,2',6,6'-四甲基-3,3'-
二硝基联苯的阻转异构核。这些化合物被掺杂到五种不同的近晶 C (SC) 液晶主体中以诱导
铁电 SC* 液晶相,并且在 0.005 < xd ≤ 0.05 的范围内,测量降低的极化 Po 作为掺杂剂摩尔分数 xd 的函数。发现极化功率 δp 强烈依赖于 SC 主体的核心结构。例如,掺杂剂 (+)-2,2',6,6'-tetramethyl-3,3'-dinitro-4,4'-bis[(4-octyloxybenzoyl)oxy]biphenyl 的 δp 值 <30 nC在苯甲酸苯酯 SC 主体中为 /cm2,在
苯基嘧啶 SC 主体中为 1738 nC/cm2;后者是迄今为止文献中报道的最高极化功率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