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methoxy-2-phenylquinolin-4(1H)-one | 144294-9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methoxy-2-phenylquinolin-4(1H)-one
英文别名
3-Methoxy-2-phenyl-4(1H)-quinolinone;3-methoxy-2-phenyl-1H-quinolin-4-one
3-methoxy-2-phenylquinolin-4(1H)-one化学式
CAS
144294-94-0
化学式
C16H13NO2
mdl
——
分子量
251.285
InChiKey
MAJAMIKOCZWOE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5.6±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H-1,2a-dihydro-2-phenyl-2a-methoxyazirino<1,2-a>indol-3-one 在 盐酸 作用下, 生成 3-methoxy-2-phenylquinolin-4(1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New synthesis of 2-aryl-3-hydroxy(alkoxy)-4-quinolones by ring expansion of 1-acetyl-2-arylmethylene-3-indolinones
    摘要:
    DOI:
    10.1007/bf004739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3-烷氧基-4-喹啉酮衍生物制备方法
    申请人:中山大学
    公开号:CN111423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烷氧基‑4‑喹啉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衍生物的结构如下所示;其中,所述R1为烷基、苯、取代苯基、萘基;R2为C1~8烷基;Ar为苯、取代苯基;取代苯基中取代基为氢、卤基或烷氧基。所述化合物部分结构新颖,是许多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治疗HIV感染、抗真菌感染等作用。因此,对该类型结构化合物高效合成方法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该制备方法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具有高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高收率,产物结构多样的优势。
  • Gold(<scp>iii</scp>)-catalyzed azide-yne cyclization/O–H insertion cascade reaction for the expeditious construction of 3-alkoxy-4-quinolinone frameworks
    作者:Jingjing Huang、Han Su、Ming Bao、Lihua Qiu、Yuanqing Zhang、Xinfang Xu
    DOI:10.1039/d0ob00745e
    日期:——

    A gold-catalyzed cascade rea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t provides an expeditious access to 3-alkoxy-4-quinolines and applications in alkaloid synthesis.

    已开发出一种以金为催化剂的级联反应,可快速合成3-烷氧基-4-喹啉,并应用于生物碱合成。
  • New synthesis of 2-aryl-3-hydroxy(alkoxy)-4-quinolones by ring expansion of 1-acetyl-2-arylmethylene-3-indolinones
    作者:V. S. Belezheva、A. I. Mel'man、V. I. Pol'shakov、O. S. Anisimova
    DOI:10.1007/bf00473954
    日期:199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