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S,4R)-4-((R)-5,5-dimethyltetrahydrofuran-2-yl)-3-methylchroman-2-one | 1197983-4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S,4R)-4-((R)-5,5-dimethyltetrahydrofuran-2-yl)-3-methylchroman-2-one
英文别名
——
(3S,4R)-4-((R)-5,5-dimethyltetrahydrofuran-2-yl)-3-methylchroman-2-one化学式
CAS
1197983-40-6
化学式
C16H20O3
mdl
——
分子量
260.333
InChiKey
VUIAFWFBKPAVDR-ZLKJLUD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8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35.5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R,3S,4R)-4-((R)-5,5-dimethyltetrahydrofuran-2-yl)-2-ethoxy-3-methylchroman 在 Jones reagent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以53%的产率得到(3S,4R)-4-((R)-5,5-dimethyltetrahydrofuran-2-yl)-3-methylchrom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两种不同亲核试剂的对映选择性加成跨越能够形成醌甲基化物的烯烃
    摘要:
    已经开发了连续的分子内-分子间对映选择性烯烃双官能化反应,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 Pd 催化的醌甲基化物形成进行的。具有相邻手性中心的新型手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以高达 99:1 的对映体比例和高达 10:1 的非对映体比例实现。
    DOI:
    10.1021/ja909030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dvancing the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an Enantio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Alkene Di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作者:Katrina H. Jensen、Jonathan D. Webb、Matthew S. Sigman
    DOI:10.1021/ja108106h
    日期:2010.12.15
    The mechanism of an enantio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alkene di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Kinetic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of turnover-limiting attack of a proposed quinone methide intermediate with MeOH and suggests that copper is involved in productive product formation, not just catalyst turnover. Through examination of substrate electronic effects, a Jaffé relationship
    研究了对映选择性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化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所提出的醌甲基化物中间体与MeOH的周转限制攻击的证据,并表明参与生产性产物的形成,而不仅仅是催化剂周转。通过检查基板电子效应,观察到 Jaffé 关系,该关系将基板两个位置处的电子扰动的速率关联起来。评估配体效应以提供之间的快速配体交换以及配体电子性质和对映选择性之间的相关性的证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氢化肉桂酸内酯 反式环丁烷-1,2-d2 N1-叔丁氧羰基2-(2-氧代色满)-3-甲酰肼 N-(3-((4-氨基丁基)(3-氨基丙基)氨基)丙基)-4-(二(2-氯乙基)氨基)苯丁酰胺 8-羟基-4-甲基-3,4-二氢-2H-色烯-2-酮 8-羟基-3,4-二氢色烯-2-酮 8-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8-甲基-3,4-二氢香豆素 8-乙基-3,4-二氢色烯-2-酮 7-羟基苯并二氢吡喃-2-酮 7-羟基-6-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7-羟基-4-萘-2-基-3,4-二氢色烯-2-酮 7-羟基-4-萘-1-基-3,4-二氢色烯-2-酮 7-甲氧基-4-甲基-3,4-二氢香豆素 7-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7-甲基色满-2-酮 7-三氟乙酰氨基-3,4-二氢香豆素 6-苯基-3,4-二氢色烯-2-酮 6-羟基色满-2-酮 6-羟基-4,4,5,8-四甲基-3,4-二氢香豆素 6-碘苯并二氢吡喃-2-酮 6-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6-溴苯并二氢吡喃-2-酮 6-溴-7-羟基苯并二氢吡喃-2-酮 6-溴-4,4-二甲基色满-2-酮 6-氯苯并二氢吡喃-2-酮 6-氯-4-甲基-3,4-二氢色烯-2-酮 6-氨基-4,4,5,7,8-五甲基色满-2-酮 6-乙基-7-羟基-3,4-二氢香豆素 6,7-二羟基-3,4-二氢色烯-2-酮 6,7-二甲氧基-4-甲基-2-色满酮 6,7-二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5-甲氧基-3,4-二氢色烯-2-酮 5,7-二羟基苯并二氢吡喃-2-酮 5,7-二羟基-4-亚氨基-2-氧代色满 4-甲基-3,4-二氢色烯-2-酮 4-氨基-2-氧代-4-色满羧酸 4,7-二甲基-3,4-二氢色烯-2-酮 4,4,8-三甲基苯并二氢吡喃-2-酮 3H-萘并[2,1-b]吡喃-3-酮,1-[(3,4-二甲基苯基)(肟基)甲基]-1,2-二氢- 3-羟基-2H-苯并吡喃-2-酮 3-溴-4-氟-3,4-二氢色烯-2-酮 3-乙酰基-4-甲基-3,4-二氢色烯-2-酮 3-乙酰基-4-丙-2-烯基-3,4-二氢色烯-2-酮 3-乙酰基-3,4-二氢色烯-2-酮 3-乙基色满-2-酮 3-(哌啶羰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2-酮 3-(2-丙烯基)-2-(乙氧羰基)香豆素 3,4-二溴-6-(溴甲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2-酮 3,4-二溴-3,4-二氢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