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O-(2,3,4,6-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3)-O-(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6)-2,3,4-tri-O-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 | 114244-1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O-(2,3,4,6-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3)-O-(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6)-2,3,4-tri-O-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benzyl O-(2,3,4,6-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3)-O-(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6)-2,3,4-tri-O-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14244-16-5
化学式
C88H76O24
mdl
——
分子量
1517.56
InChiKey
DWKSODJSMITCBD-AZUNHWE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41±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79
  • 重原子数:
    112.0
  • 可旋转键数:
    29.0
  • 环数:
    1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295.24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植物抗毒素剂活性的支链七糖的合成
    摘要:
    摘要描述了ad-葡萄糖七糖1的合成,其对应于被真菌疫霉疫霉f感染时大豆识别的葡聚糖结构。sp。甘氨酸和刺激植物抗毒素的形成。合成策略基于1,2-反-糖苷的形成,其协助是通过在2位上参与苯甲酸酯基团的形成,其中三氟甲磺酸银为促进剂,糖基溴化物为制备较小片段的供体,三氟甲磺酸甲酯为促进剂,硫代糖苷为原料。捐助更大的捐助者。4,6-亚苄基乙缩醛的区域选择性还原开口在获得在O-4处具有苄基保护的游离6-OH基团中起着关键作用。
    DOI:
    10.1016/0008-6215(87)80137-4
  • 作为产物:
    描述:
    benzyl O-(2,3,4,6-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3)-O-(2-O-benzoyl-4,6-O-benzylidene-β-D-glucopyranosyl)-(1->6)-2,3,4-tri-O-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 在 三氯化铝trimethylamine borane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84%的产率得到benzyl O-(2,3,4,6-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osyl)-(1->3)-O-(2-O-benzoyl-4-O-benzyl-β-D-glucopyranosyl)-(1->6)-2,3,4-tri-O-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植物抗毒素剂活性的支链七糖的合成
    摘要:
    摘要描述了ad-葡萄糖七糖1的合成,其对应于被真菌疫霉疫霉f感染时大豆识别的葡聚糖结构。sp。甘氨酸和刺激植物抗毒素的形成。合成策略基于1,2-反-糖苷的形成,其协助是通过在2位上参与苯甲酸酯基团的形成,其中三氟甲磺酸银为促进剂,糖基溴化物为制备较小片段的供体,三氟甲磺酸甲酯为促进剂,硫代糖苷为原料。捐助更大的捐助者。4,6-亚苄基乙缩醛的区域选择性还原开口在获得在O-4处具有苄基保护的游离6-OH基团中起着关键作用。
    DOI:
    10.1016/0008-6215(87)8013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