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 | 1151967-7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
英文别名
(+/-)-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1-(4-methylphenyl)-5-phenylpentan-3-yl] sulfamate
(±)-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化学式
CAS
1151967-76-8
化学式
C18H23NO3S
mdl
——
分子量
333.452
InChiKey
BXUWKLWFOBUIN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77.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亚碘酰苯 、 Ag[tris(2-pyridylmethyl)amine]OTf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
    参考文献:
    名称:
    反向立体效应:使用“有吸引力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直接进行银催化的丁二烯转移
    摘要:
    硝基转移(NT)反应代表了将C–H键转换为许多商品化学品和药品中普遍存在的胺基的强大直接方法。C–N键的重要性刺激了许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展,以实现化学,区域和非对映选择性NT。一项持续的挑战是要了解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如何影响CH氨基化事件的位点选择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探究了Ag(tpa)OTf(tpa =三(吡啶基甲基)胺)倾向于在3°烷基C(sp 3上)激活α-共轭C–H键的根本原因。)-H键并将这些见解应用于反应优化和催化剂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非共价相互作用(NCI)可能在指导NT中的作用。计算研究主要通过降低有向过渡态和反应构象异构体的能量来支持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π··π和Ag··ππ相互作用。简单的赫斯定律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竞争性NCI的新底物的选择性。本文提出的见解有望激发其他催化剂控制的CHH功能化反应的设计。
    DOI:
    10.1021/jacs.7b07619
  • 作为产物:
    描述:
    1-(4-methylphenyl)-5-phenylpentan-3-ol甲酸氯磺酰异氰酸酯 作用下, 以 异丁酰胺乙腈 为溶剂, 以42%的产率得到(±)-1-phenyl-5-(p-tolyl)pentan-3-yl sulf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选择性分子内烯丙基 C-H 胺化的二钌催化剂:通过实验和理论获得的反应发展和机理洞察
    摘要:
    混合价桨轮复合物四 (2-oxypyridinato) diruthenium (II,III) 氯化物 [Ru(2)(hp)(4)Cl],催化分子内烯丙基 CH 胺化与双(高烯丙基)氨基磺酸酯。这些结果与使用有利于氮丙啶产物的铱催化剂进行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以下讨论构成了使用复合物如 [Ru(2)(hp)(4)Cl] 和相关二钌加合物的 CH 胺化的第一份报告。计算和实验研究涉及 [Ru(2)(hp)(4)Cl] 促进的 CH 胺化的机制,涉及氢原子提取/自由基重组和离散但短命的双自由基物种的中介。集体数据为理解这种催化剂氧化烯丙基(和苄基)CH 键的偏好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模型。
    DOI:
    10.1021/ja203576p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ENERAL CATALYST FOR C-H FUNCTIONALIZATION
    申请人: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公开号:US20160272662A1
    公开(公告)日:2016-09-22
    The invention provides novel manganese catalysts such as [Mn( t BuPc)], which are general for the amination of all types of C(sp 3 )-H bonds (aliphatic, allylic, propargylic, benzylic, ethereal), including strong 1 o aliphatic C—H bonds, while achieving excellent chemoselectivity, stereospecificity, and high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We demonstrate the late-stage diversification of bioactive complex molecules that encompass the range of C(sp 3 )-H bond types, such as selective 1 o C—H aminations of betulinic acid and pleuromutilin derivatives. The catalysts' unprecedented balance of 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s in part attributed to its mechanism of C—H amination that lies between stepwise and concerted.
    该发明提供了新型的催化剂,如[Mn(tBuPc)],适用于所有类型的C(sp3)-H键(脂肪族、烯丙基、丙炔基、苄基、乙醚基)的胺化,包括强1°脂肪族C—H键,同时实现优异的化学选择性、立体特异性和高官能团耐受性。我们展示了包括选择性1°C—H键胺化在内的生物活性复合分子的晚期多样化,这些复合分子涵盖了各种C(sp3)-H键类型,如对苯二酚酸和普鲁莫霉素衍生物的选择性1°C—H键胺化。催化剂在反应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前所未有的平衡部分归因于其C—H键胺化机制介于逐步和协同之间。
  • Ligand-Controlled, Tunable Silver-Catalyzed C–H Amination
    作者:Juliet M. Alderson、Alicia M. Phelps、Ryan J. Scamp、Nicholas S. Dolan、Jennifer M. Schomaker
    DOI:10.1021/ja5094309
    日期:2014.12.3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ly tunable and regioselective C-H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s that operate solely through catalyst control remains a challenge in 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Herein, we report that simple silver catalysts supported by common nitrogenated ligands can be used to tune a nitrene transfer react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H bonds. The results reported herein represent the first example of ligand-controlled and site-selective silver-promoted C-H amination.
  • US9770711B2
    申请人:——
    公开号:US9770711B2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Z)-1,3-二苯基-2-丙烯-1-酮,2-丙烯-1-酮,1,3-二苯基-,(2Z)- 龙血素D 龙血素A 龙血素 B 黄色当归醇F 黄色当归醇B 黄腐醇; 黄腐酚 黄腐醇 D; 黄腐酚 D 黄腐酚B 黄腐酚 黄腐酚 黄卡瓦胡椒素 C 高紫柳查尔酮 阿普非农 阿司巴汀 阿伏苯宗 金鸡菊查耳酮 邻肉桂酰苯甲酸 达泊西汀杂质25 豆蔻明 补骨脂色烯查耳酮 补骨脂查耳酮 补骨脂呋喃查耳酮 补骨脂乙素 蜡菊亭; 4,2',4'-三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 苯酚,4-[3-(2-羟基苯基)-1-苯基丙基]-2-(3-苯基丙基)- 苯磺酰胺,N-[4-[3-(3-羟基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N-[3-[3-(4-羟基-3-甲氧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4-甲氧基-N,N-二甲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化,4,5-二甲氧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4-甲氧基-3-(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甲醇,4-甲氧基-a-[2-(4-甲氧苯基)乙烯基]- 苯甲酸-[4-(3-氧代-3-苯基-丙烯基)-苯胺] 苯甲酸,3-[3-(4-溴苯基)-1-羰基-2-丙烯基]-4-羟基- 苯甲酰(2-羟基苯酰)甲烷 苯甲腈,4-(1-羟基-3-羰基-3-苯基丙基)- 苯基[2-(1-萘基)乙烯基]甲酮 苯基-(三苯基-丙-2-炔基)-醚 苯基-(2-苯基-2,3-二氢-苯并噻唑-2-基)-甲酮 苯亚甲基苯乙酮 苯乙酰腈,a-(1-氨基-2-苯基亚乙基)- 苯丙酸,a-苯甲酰-b-羰基-,苯基(苯基亚甲基)酰肼 苯,1-(2,2-二甲基-3-苯基丙基)-2-甲基- 苏木查耳酮 苄桂哌酯 苄基(4-氯-2-(3-氧代-1,3-二苯基丙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芦荟提取物 腈苯唑 胀果甘草宁C 聚磷酸根皮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