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armakon1600-01502032 | 129-4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armakon1600-01502032
英文别名
sodium;8-[[4-methyl-3-[[3-[[3-[[2-methyl-5-[(4,6,8-trisulfonaphthalen-1-yl)carbamoyl]phenyl]carbamoyl]phenyl]carbamoylamino]benzoyl]amino]benzoyl]amino]naphthalene-1,3,5-trisulfonic acid
Pharmakon1600-01502032化学式
CAS
129-46-4
化学式
C51H40N6NaO23S6+
mdl
——
分子量
1320.3
InChiKey
CGOHJEVYXPZKC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60°C (dec.)
  • 溶解度:
    H2O:>10m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5
  • 重原子数:
    87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4
  • 拓扑面积:
    534
  • 氢给体数:
    12
  • 氢受体数:
    23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WGK Germany:
    3
  • RTECS号:
    QM7000000
  • 安全说明:
    S22,S24/25
  • 危险类别码:
    R22,R36/38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SDS

SDS:7c8f598987cbfa0a0bda04a09ff03a0e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

苏拉明(suramin),又称舒拉明苏拉明,是德国Bayer AG公司于1961年合成的一种抗锥虫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非洲锥虫病和盘尾丝虫病。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现苏拉明能够抑制肿瘤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并将其应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治疗,表明苏拉明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简介

苏拉明是一种可逆的竞争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TPases) 抑制剂。它也是有效的sirtuins抑制剂:SirT1 (IC50=297 nM),SirT2 (IC50=1.15 μM),SirT5 (IC50=22 μM)。苏拉明是竞争性逆转录酶抑制剂(DNA topoisomerase II: IC50=5 μM),并且有效抑制IP5K,具有抗寄生虫、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特性。

应用

苏拉明已被证实具有抗锥虫病、抗肿瘤、防治眼部增殖性疾病、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尽管其对H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目前尚未发现其在治疗AIDS方面的广泛应用证据。此外,关于其是否能有效用于其他病毒感染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体内和体外研究 体内研究

苏拉明(10 mg/kg;静脉注射;每周两次共三周)逆转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已建立的肺动脉高压(PH),从而恢复正常肺动脉压力值及血管结构。

研究详情
  • 动物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0-225 g)
  • 剂量:10 mg/kg
  •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每周两次共三周
  • 结果:逆转了已建立的肺动脉高压,恢复正常肺动脉压力值及血管结构。
体外研究 细胞增殖试验
  • 细胞系:HO-8910 PM卵巢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
  • 浓度:50, 100, 200, 300, 400, 500 和600 μg/mL
  • 孵育时间:24、48、72和96小时
  • 结果: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分析
  • 细胞系:Hela细胞
  • 浓度:300 μg/mL
  • 孵育时间:48小时
  • 结果:诱导细胞凋亡
蛋白质印迹分析
  • 细胞系:PA-SMCs细胞
  • 浓度:1 mg/mL
  • 孵育时间:1小时
  • 结果:显著抑制磷酸化ERK1/2的表达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