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R)-3-(tert-Butyl-dimethyl-silan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 885453-0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2-[(R)-3-(tert-Butyl-dimethyl-silan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tert-butyl (2S)-2-[(1R)-3-[tert-butyl(dimethyl)sil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ate
(S)-2-[(R)-3-(tert-Butyl-dimethyl-silan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885453-04-3
化学式
C31H60O3Si
mdl
——
分子量
508.901
InChiKey
IZYYPYOWSSGPOI-NSOVKSM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51.5±35.0 °C(Predicted)
  • 密度:
    0.9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23
  • 重原子数:
    35
  • 可旋转键数:
    2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2-[(R)-3-(tert-Butyl-dimethyl-silan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在 mercuric triflate 四丁基氟化铵1,1,3,3-四甲基脲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5h, 生成 2-hexadecyl-3-hydroxy-4-methylene butyrolactone
    参考文献:
    名称:
    Mercuric Triflate·3TMU Catalyzed Cyclization of ω-Alkynoic Acids and ­Synthesis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γ-Methylene-γ-lactone
    摘要:
    Hg(OTf)2-3TMU对Ï-炔酸环化生成Ï-亚甲基Ï-内酯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且收率极高,该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天然δ-亚甲基δ-内酯的合成。通过该合成方法确定了天然产物的绝对结构。
    DOI:
    10.1055/s-2006-926257
  • 作为产物:
    描述:
    5-(tert-Butyl-dimethyl-silanyl)-3-hydroxy-pent-4-y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 碘十六烷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六甲基磷酰三胺 为溶剂, 反应 28.0h, 以64%的产率得到(S)-2-[(R)-3-(tert-Butyl-dimethyl-silanyl)-1-hydroxy-prop-2-ynyl]-octadecan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Mercuric Triflate·3TMU Catalyzed Cyclization of ω-Alkynoic Acids and ­Synthesis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γ-Methylene-γ-lactone
    摘要:
    Hg(OTf)2-3TMU对Ï-炔酸环化生成Ï-亚甲基Ï-内酯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且收率极高,该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天然δ-亚甲基δ-内酯的合成。通过该合成方法确定了天然产物的绝对结构。
    DOI:
    10.1055/s-2006-9262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