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柿果蛾(Stathmopoda masinissa)(一种分布在东亚的柿果的害虫)的信息素腺提取物中鉴定出具有共轭二烯系统的六羟基十六烷-1-醇及其衍生物(乙酸和醛)。在通过电子碰撞电离进行的GC-MS分析中,醇和乙酸盐在m / z 79处显示出它们的碱峰,而醛在m / z 84处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碱峰,表明存在4,6-二烯结构。为了证实该推论,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合成了每种4,6-十六碳二烯基化合物的四个几何异构体,其中以高度立体选择性的方式提供了两个双键之一。通过制备型HPLC容易地完成通过每种途径一起合成的两种异构体的分离。它们的质谱与天然成分的质谱非常吻合,表示它们可用作确定自然信息素构型的真实标准。此外,还合成了其他十六碳烯基化合物,包括3位和10位之间的共轭二烯系统,以积累信息素候选物的光谱数据。5,7-十六烷二醛有趣地显示出在m / z 80处的基峰。同时,与相应的4,6-二烯类似,在m
最近从柿果蛾(Stathmopoda masinissa)(一种分布在东亚的柿果的害虫)的信息素腺提取物中鉴定出具有共轭二烯系统的六羟基十六烷-1-醇及其衍生物(乙酸和醛)。在通过电子碰撞电离进行的GC-MS分析中,醇和乙酸盐在m / z 79处显示出它们的碱峰,而醛在m / z 84处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碱峰,表明存在4,6-二烯结构。为了证实该推论,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合成了每种4,6-十六碳二烯基化合物的四个几何异构体,其中以高度立体选择性的方式提供了两个双键之一。通过制备型HPLC容易地完成通过每种途径一起合成的两种异构体的分离。它们的质谱与天然成分的质谱非常吻合,表示它们可用作确定自然信息素构型的真实标准。此外,还合成了其他十六碳烯基化合物,包括3位和10位之间的共轭二烯系统,以积累信息素候选物的光谱数据。5,7-十六烷二醛有趣地显示出在m / z 80处的基峰。同时,与相应的4,6-二烯类似,在m
Total synthesis of patulolide C and 11-epipatulolide C
作者:Kagita Veera Babu、Gangavaram V.M. Sharma
DOI:10.1016/j.tetasy.2008.01.008
日期:2008.3
The total synthesis of 12-memberedmacrolides, patulolide C, 11-epipatulolide C and formal synthesis of patulolide A and epipatulolide A, starting from 1,8-octane diol is reported. A combination of Jacobsen’s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and Sharpless epoxidation is used for the creation of two stereogenic centres, while ring-closingmetathesis strategy wa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c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