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多组分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其中三种或多种底物被简化以形成单一产物,使得新型合成策略的开发成为可能。1特别是,Cu(I) 催化的胺、醛、炔和 CO 2的四组分偶联是合成
恶唑烷酮的一种通用且有吸引力的方法,
恶唑烷酮是一类杂环支架,在药物
化学(针对抗生素的新型抗生素)中展示了应用。微
生物耐药性、抗结核活性、通过拓扑异构酶 II 抑制的抗病毒和抗癌药物)、2分子
化学(对映选择性催化中的手性助剂)3和材料科学(聚合物杀菌膜、阻燃剂)4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氢键特性。
恶唑烷酮合成的
金属催化四组分偶联反应领域正在迅速发展,5但大多数催化系统都是基于 Cu(I) 6(很少涉及 Cu(II) 催化前体7)或其组合与工程化的溶剂如
离子液体,以增强所得催化系统的可回收性。8 从机理的角度来看,Li及其同事报道的开创性工作提出了一种通过形成相应的
炔丙胺中间体进行A 3偶联羧基环化的机制,并指出了胺和CO 2之间的协同效应。9后来,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