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methoxycarbonyl)octyl 4-O-benzyl-3-O-methyl-α-L-rhamnopyranoside | 109917-8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methoxycarbonyl)octyl 4-O-benzyl-3-O-methyl-α-L-rham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8-(methoxycarbonyl)octyl 4-O-benzyl-3-O-methyl-α-L-rham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09917-86-4
化学式
C24H38O7
mdl
——
分子量
438.562
InChiKey
CGAOGCCSUBSWSQ-PIAWWSJ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1
  • 重原子数:
    31.0
  • 可旋转键数:
    1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83.45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7.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O-(3,6-二-O-甲基-β-d-吡喃吡喃糖基)-(1→4)-O-(2,3-二-O-甲基-α-鼠李糖基吡喃糖基)-(的化学合成和血清反应性1→9)-氧壬酰基-牛血清白蛋白—麻风病特异性的天然二糖-辛基-神经糖蛋白
    摘要:
    外部二糖段,即O-(3,6-di-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2,3-di-O-甲基-α-L-通过一系列修饰的Koenigs-Knorr和Helferich反应,已高收率和绝对立体特异性地合成了含有三糖,麻风病特异性的酚醛糖脂I的鼠李糖吡喃糖。合成途径的一个特殊特征是在中性条件下,首先通过1,2-原乙酸酯制备8-(甲氧羰基)辛基糖苷作为α端基异构体,然后在中性条件下将鼠李糖部分的2-羟基甲基化。可能形成异头混合物。8-(甲氧基羰基)辛基O-(3,6-二-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2,3-二-O-甲基-α-L-鼠李吡喃糖苷被转化为结晶酰肼,并通过中间的酰基叠氮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生成相应的新糖蛋白O-(3,6-di-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O-(2,3-二-O-甲基-α-L-鼠李糖基)-(
    DOI:
    10.1016/s0008-6215(00)90098-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3,6-二-O-甲基-β-d-吡喃吡喃糖基)-(1→4)-O-(2,3-二-O-甲基-α-鼠李糖基吡喃糖基)-(的化学合成和血清反应性1→9)-氧壬酰基-牛血清白蛋白—麻风病特异性的天然二糖-辛基-神经糖蛋白
    摘要:
    外部二糖段,即O-(3,6-di-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2,3-di-O-甲基-α-L-通过一系列修饰的Koenigs-Knorr和Helferich反应,已高收率和绝对立体特异性地合成了含有三糖,麻风病特异性的酚醛糖脂I的鼠李糖吡喃糖。合成途径的一个特殊特征是在中性条件下,首先通过1,2-原乙酸酯制备8-(甲氧羰基)辛基糖苷作为α端基异构体,然后在中性条件下将鼠李糖部分的2-羟基甲基化。可能形成异头混合物。8-(甲氧基羰基)辛基O-(3,6-二-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2,3-二-O-甲基-α-L-鼠李吡喃糖苷被转化为结晶酰肼,并通过中间的酰基叠氮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生成相应的新糖蛋白O-(3,6-di-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O-(2,3-二-O-甲基-α-L-鼠李糖基)-(
    DOI:
    10.1016/s0008-6215(00)9009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neoglycoproteins containing the trisaccharide unit of phenolic glycolipid I of Mycobacterium leprae
    作者:Delphi Chatterjee、Sang-Nae Cho、Carol Stewart、James T. Douglas、Tsuyoshi Fujiwara、Patrick J. Brennan
    DOI:10.1016/0008-6215(88)84078-3
    日期:1988.12
    stereospecificity. The terminal 3,6-di-O-methyl-D-glucopyranosyl group was introduced after O-deallylation of the rhamnobiose. Removal of protecting groups yielded the trisaccharide hapten suitable for coupling to carrier protein.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 of the neoglycoprotein demonstrated its purity, and subsequent immunoblotting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directed to the terminal 3,6-di-O-met
    三糖区段,O-(3,6-二-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 ---- 4)-O-(2,3-二-O-甲基-α-L-鼠科分枝杆菌特异性糖脂I的鼠李糖喃糖基)-(1 ---- 2)-3-O-甲基-L-鼠李糖喃糖已被合成为其8-(甲氧羰基)辛基糖苷并与载体蛋白偶联,产生麻风病特异性新糖蛋白,即所谓的天然三糖-辛基-牛血清白蛋白(NT-O-BSA)。合成策略的特殊特征是使用三氟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盐)促进糖基化,从而使鼠李糖二糖具有高产率和绝对立体特异性。在鼠李糖二糖的O-去烯丙基化之后引入末端3,6-二-O-甲基-D-吡喃葡萄糖基。除去保护基团产生适合与载体蛋白偶联的三糖半抗原。新糖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了其纯度,随后用针对天然糖脂末端3,6-二-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印迹证明了其抗原性。NT-O-BSA,相应的含二糖产品和另一种含三糖的新糖蛋白O-(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