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4-(2-methyl[1,3]dioxolan-2-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 1205589-1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4-(2-methyl[1,3]dioxolan-2-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英文别名
N-[4-(2-methyl[1,3]dioxolan-2-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N-[4-(2-methyl[1,3]dioxolan-2-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化学式
CAS
1205589-11-2
化学式
C48H48N2O6
mdl
——
分子量
748.919
InChiKey
LEPISKKDTBJQD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66
  • 重原子数:
    56.0
  • 可旋转键数:
    14.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93.2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4-(2-methyl[1,3]dioxolan-2-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盐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98%的产率得到N-(4-acetylbenzyl)-N’-(1-hexylheptyl)perylene-3,4:9,l0-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恶唑烷-Per双酰亚胺二元化合物中的光驱电荷分离
    摘要:
    提出了一系列用于光驱动电荷分离的阵列,其中per四羧酸双酰亚胺是吸光的生色团和电子受体,而异恶唑烷是无色的电子供体,其电子释放性能相对于氨基有所提高通过α效应。证明了在≈10至≈16Å的距离内,甲苯中的电荷分离(CS)效率约为≈95%到≈50%,CS寿命为300 ps到15 ns。在二氯甲烷中,电荷重组反应比电荷分离更快,从而阻止了CS态的积累。在当前理论的框架中讨论了溶剂极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DOI:
    10.1002/chem.20090183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Systems for the light-induced separation of charges
    摘要:
    有一个吸光单元和一个导致电荷分离的单元的有机系统被描述。这些有机系统有效地分离光引起的电荷,并具有很高的耐光性。
    公开号:
    US09290494B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