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a-Val-Ala-OMe | 112214-9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la-Val-Ala-OMe
英文别名
methyl (2S)-2-[[(2S)-2-[[(2S)-2-aminopropano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propanoate
Ala-Val-Ala-OMe化学式
CAS
112214-94-5
化学式
C12H23N3O4
mdl
——
分子量
273.332
InChiKey
PMUSWUYYPIFZJM-CIUDSAM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111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la-Val-Ala-OMeN-甲基吗啉 、 lithium hydroxide 、 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2S)-2-[[(2S)-2-[[(2S)-2-[[5-(5,6-dimethyl-1H-benzimidazol-2-yl)-2-hydroxybenzoyl]amino]propano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propan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抗菌,细胞毒性和驱虫潜力的新型苯并咪唑并肽的合成研究。
    摘要:
    在氯化铜的存在下,通过5,6-二甲基-6硝基硝基苯并咪唑与重氮化的取代/未取代的氨基苯甲酸相互作用,合成了四个取代的苯并咪唑基-苯甲酸/水杨酸5-8。将化合物5-8与不同的氨基酸酯盐酸盐/二肽/三肽/四肽甲酯偶联,得到新的苯并咪唑并肽衍生物5a-f,6a-h,7a-g和8a-g。所有新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都是基于分析,IR,(1)H NMR,(13)C NMR和质谱数据确定的。通过使用氢氧化锂(LiOH)进一步水解选定的肽酯衍生物,得到相应的酸衍生物5b(a)-d(a​​),6e(a)-g(a),7c(a)-e(a)和8e (a)-g(a)。筛选所有肽衍生物的抗微生物,驱虫和细胞毒性活性。几乎所有新合成的苯并咪唑类肽对所有三种earth均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驱虫活性,对病原性真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革兰氏阴性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化合物8g和8g(a)对道尔顿氏淋巴瘤腹
    DOI:
    10.1016/j.ejmech.2006.11.015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保护基团通过自组装的末端受保护三肽形成的纳米原纤维网络在有机凝胶形成中的作用
    摘要:
    已经研究了一系列八种合成的自组装末端封闭的三肽用于凝胶化。其中一些在各种芳香族溶剂(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和氯苯)中形成凝胶。已经发现保护基在有机凝胶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已经观察到,如果C-末端已经从甲酯变成乙基酯,则凝胶化性质不会显着改变(保持N-末端保护基相同),而保护基团从乙酯变成异丙基。酯完全消除了胶凝特性。同样,保持相同的C末端保护基团(甲酯),凝胶化研究结果表明,N末端保护基Boc-(tert的取代-丁氧基羰基)到Cbz-(苄氧基羰基)的确改变了凝胶化性质,而从Boc-变为新戊酰基(Piv-)或乙酰基(Ac-)则完全消除了凝胶化性质。对两种肽的干燥凝胶的形态学研究表明,缠结的纳米原纤维网络的存在可能导致凝胶化。凝胶的FTIR研究表明,在凝胶化过程中形成了分子间氢键网络。这些处于不同状态(干燥的凝胶,凝胶和散装固体)的胶凝剂肽的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结果表明,湿凝胶中的结构与干燥的凝胶
    DOI:
    10.1016/j.tet.2007.05.0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polymeric drugs
    申请人:Ceskoslovenska Akademie Ved
    公开号:US05037883A1
    公开(公告)日:1991-08-06
    A polymeric drug comprising an inert synthetic polymeric carrier combined through aminoacid or peptide spacers with a bioactive molecule, a targeting moiety, and an optional cross-linkage, comprises: (a) 5.0 to 99.7 mol % of units derived from N-(2-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 (b) 0.2 to 20.0 mol % of units derived from an N-methylacrylcylated peptide, the peptide groups being bound to a bioactive moiety, (c) 0.1 to 94.8 mol % of units derived from N-methacrylamide, N-methacrylic acid or an N-methacrylolated aminoacid or peptide, to which are bound a determinant capable of interacting with specific receptors on cell surfaces, (d) optionally, 0 to 5 mol % of units derived from an N-methacryloylated peptide, the peptide groups being bound to a linking group which is similarly to a similar peptide group attached to another polymer chain, and (e) optionally, as a bioassay label, 0 to 2 mol % units derived from N-methyacryloylated tyrosinamide.
    一种聚合物药物,包括惰性合成聚合物载体,通过氨基酸或肽间隔物与生物活性分子、靶向基团和可选的交联结合,包括:(a) 5.0至99.7摩尔%的单位,来自N-(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b) 0.2至20.0摩尔%的单位,来自N-甲基丙烯酰化肽,肽基团与生物活性基团结合,(c) 0.1至94.8摩尔%的单位,来自N-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酸或N-甲基丙烯酰化氨基酸或肽,与能够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相互作用的决定因子结合,(d) 可选地,0至5摩尔%的单位,来自N-甲基丙烯酰化肽,肽基团与类似肽基团连接的另一个聚合物链相似,(e) 可选地,作为生物测定标签,0至2摩尔%的单位,来自N-甲基丙烯酰化酪酰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